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湖南怀化一间整洁的诊室里。75岁的谢玉兰医生正在做着开诊前的准备,这个习惯她已经保持了整整五十四年。从青春年华到银发苍苍,她用半生时光诠释着医者的坚守,也见证着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医路初心:薪火相传的起点 1970年,谢玉兰开始了她的从医之路。她师从当地名医向培福,向老先生不仅传授医术,更将"医者仁心"的职业信念传递给了这位年轻的弟子。这份师承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她的外祖父就是当地有名的中医郎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诊疗经验。
1984年,谢玉兰进入湖南省中医学院针灸医师提高班深造。在此期间,她将临床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其撰写的学术论文获得重要奖项,多篇研究成果被专业著作收录。这些成就展现了她将实践转化为理论的研究能力,为中医药学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守正创新:传统医学的时代实践 半个多世纪的行医生涯中,谢玉兰始终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她在继承传统医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创新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
通过将祖传秘方与现代医学理念相融合,她在特定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独创的治疗方法融汇传统技艺与现代医学知识;古法疗法在常见病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这些创新实践,彰显了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 仁心仁术:医者本色的时代诠释 "患者的康复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句朴实的话语,蕴含着谢玉兰五十多年的初心坚守。1990年代,她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投身基层医疗事业。数十年来,她始终践行着"行医先做人"的职业信念,将"大医精诚"的古训融入日常诊疗。 如今年逾古稀,她依然坚持每日接诊。这份执着,生动诠释了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展现了中医工作者深厚的人民情怀。 时代使命:中医药发展的生动缩影 谢玉兰的行医历程,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她的实践展现了中医药的多重当代价值:在医疗服务层面,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在文化传承层面,中医药承载的中华智慧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中医药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前,中医药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从政策支持到科研创新,从人才培养到文化传播,中医药事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像谢玉兰这样的基层中医人,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使命传承:健康中国的中医力量 五十四年的坚守,不仅是个人的执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这样的坚守与创新,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继续焕发光彩。 谢玉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守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的时代故事。她的从医历程,展现了中医药的文化自信与发展活力,折射出中国传统医学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这位年逾古稀仍坚守临床的中医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既需要政策支持与科研创新,更需要一代代中医人的薪火相传与不懈奋斗。 夕阳西下,谢玉兰整理着陪伴她半个多世纪的医疗器具。这些器具见证过太多生命的重逢,也串起了一段中医传承的时代故事。而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新篇章,正在千千万万个这样的诊室里继续书写。(文/蒋小懒 图/吴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