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加速发展,财务系统正从单一的核算工具转向企业治理的数字中枢。陈瑾作为一位深耕财务领域二十余年的管理专家,在企业数字化进程中以系统思维引领创新,主导构建了一套兼具智能化与合规性的ERP财务体系,为外资制造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治理样本。 在项目启动之前,陈瑾已具备丰富的系统建设经验和坚实的专业背景。她持有中级会计师与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双重认证,长期在外资企业负责跨国财务治理工作,熟练掌握SAP、Sage、用友等主流财务系统,对国际会计准则及财务自动化流程有深刻理解。凭借这种跨领域的知识积累,她深知系统设计的关键不在技术堆叠,而在于逻辑整合。正是这种结合技术与管理思维的能力,使她能够站在企业运营全局的高度,主导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 陈瑾主导的ERP系统并非仅对现有流程的修补,而是一场从根本上重构财务逻辑的改革。随着丹控电气业务的快速增长,企业原有以人工报为主的表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战略需求。她敏锐地识别出组织运行中的核心问题——账务脱节、数据滞后、库存盘点不准、审批冗长——并提出以财务系统为中心,统一整合销售、采购、库存、成本与结算,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全过程管控。 在项目架构设计中,陈瑾亲自负责系统逻辑的总体规划。她以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体系为基础,重新梳理企业财务数据结构,使总部与中国子公司间的账目衔接实现标准化。她将部门编号、员工编号等管理要素纳入成本中心体系,构建了自动化的费用分摊模型,实现了从项目成本归集到绩效考核的全链条透明管理。系统上线后,每一笔费用都能精确追溯至责任部门和人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大幅提升。 陈瑾的创新还体现在对风险控制逻辑的前置化。她在系统中引入信用额度管理、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与风险预警功能,让财务控制从“事后核算”转变为“实时防范”。与此同时,她推动报销、审批、入账等流程的全面自动化整合,使审批链与会计入账同步完成,极大减少了人工录入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她还设计了库存盘点自动对接机制,使财务账目与实物库存实时匹配,确保数据始终一致。这些功能的设计均由她提出并推进落地,不仅突破了软件的标准模板,也让财务系统真正成为企业治理的中枢。 ERP平台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经过持续优化至今仍稳定运行。系统投入后,财务结账周期缩短约40%,报销审批时间由五天减少到两天以内,人工对账工作量减半。中英文财务报表可自动生成,分析数据实时更新,为管理层提供了更及时的决策支持。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的系统架构使企业在风能与船陆用两大业务板块间实现了数据互通,为后续国际化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瑾始终认为,财务系统建设的核心并非技术,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她坚持“以业务为逻辑核心,以财务为治理核心”的理念,通过重塑数据结构与流程逻辑,让财务真正参与企业战略。她用系统思维打通了业务与财务的边界,使数据不再只是统计结果,而成为决策依据和管理驱动力。 她的经验证明,财务数字化不是一次技术升级,而是一场管理革新。陈瑾通过对系统逻辑的深度理解与对企业运营规律的精准把握,将传统财务部门从“记录者”转变为“决策引擎”,为外资制造业的数字化治理树立了典范。她以实践诠释了一个信念:优秀的财务管理不在于记录过去,而在于引导未来。(文/钟嘉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