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晚,合肥大剧院音乐厅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一场名为“宋韵流芳·解本康作品音乐会”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演出在这里成功举办,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具艺术感染力和文化深度的音乐盛宴。这场音乐会不仅是解本康艺术生涯的一次重要展示,更是他向家乡人民汇报的一份深情厚礼。
解本康,安徽籍青年艺术家,现任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在声乐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次音乐会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浙江音乐学院艺术指导教学部协办,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华担任艺术总监,浙江音乐学院艺术指导教学部教师吴宇、张一驰担任艺术指导,强大的阵容为今晚音乐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音乐会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静·唐”“夜·宋”和“思·今”,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心的编排,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完美融合。
第一篇章“静·唐”,以唐代大诗人的诗作为蓝本,唱响了李白的《竹枝词》、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白居易的《夜雨》等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在解本康的精心创作下,通过歌唱家们的精彩演绎,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诗意盎然、文化繁荣的唐代盛世。青年女高音、中国艺术研究院2025届博士研究生陈滢竹,青年女高音、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沈晶晶,以及青年男高音、南京艺术学院声乐教师白云升等13位歌唱家,用他们美妙的嗓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将这些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音乐中领略到唐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第二篇章“夜·宋”则聚焦于宋代文学家的知名词作,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经典作品被逐一呈现。此篇章中,解本康亲自登台演唱了声乐套曲《宋韵流芳》中的三首曲目——《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和《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他用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将宋代文人的才情与情感融入音乐之中,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宋代夜晚。解本康的演唱不仅展现了他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第三篇章“思·今”则呈现了一批当代创作歌曲,如著名词作家瞿琮作词的《恨不消的江南》、鞠鑫作词的《妈妈别牵挂》、刘瓦碴作词的《家是最美的地方》等。这些作品在解本康的笔下,融入了当代音乐元素和时代精神,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又展现了当代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歌唱家们的倾情演唱,将这些作品中的情感与故事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这一篇章不仅展现了解本康在当代音乐创作上的探索与成就,也体现了他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和对音乐艺术的不懈追求。
整场音乐会的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独唱、重唱,还有合唱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方位的音乐享受。舞台设计简洁而富有意境,灯光与音乐的完美配合,营造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的艺术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跨越时空的音乐世界。音乐会的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被精彩的演出深深吸引,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之中,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宋韵流芳·解本康作品音乐会”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本康通过这场音乐会,将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音乐创作相结合,展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他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又有对当代音乐语言的探索与创新,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场音乐会也体现了解本康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用自己的音乐为家乡人民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艺术体验,也为安徽的文化艺术事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本次解本康的作品音乐会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完美融合。可以预见:在解本康等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音乐将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