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30日正式投运,开启“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运行,成为中国民航首个拥有五条商用跑道的机场,枢纽能级再跃升。作为三期扩建工程T3弱电系统一标的承建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勇挑重担,积极践行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品质、品牌、品位“三品”的建设理念,以“服务机场建设,奉献一流工程”为使命,运用数字化手段为传统基建赋能,全力争创兼具功能性、美学性与可持续性的“三品”工程,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国企的匠心与担当。 品质筑基:精工细作锻造智慧中枢 “品质是工程的生命线。”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项目中,弱电系统不仅是信息传输的“神经系统”,更是保障航班调度、旅客出行、应急响应的“大脑”与“心脏”。 公司始终坚持“高标准设计、高精度施工、全过程管控”的原则,将“品质”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公司率先提出并落实“建发标准”,不仅满足国家规范要求,更对标国际先进机场建设经验,在材料选型、工艺流程、系统集成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所有关键设备均选用国内外顶尖一线品牌产品,确保系统稳定性与可维护性;机房内部装修采用航空蓝与金属灰为主色调,辅以数字灯带营造科技氛围,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体现现代工业美学。
特别是项目团队坚持“无BIM不施工”的数字化建造理念,创新应用“BIM+720云全景”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可视化模型。通过三维建模提前模拟管线走向、设备布局与空间冲突,有效避免返工浪费,节约工期并降低施工成本。在线缆密集的PCR机房内,上万根信号线、电源线实现“零偏差”布设,得益于“色标+二维码+电子台账”三重标识体系的应用——每一条线缆均可准确追溯来源与去向,极大提升了后期运维效率与故障排查速度。 此外,在高空作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施工团队克服玻璃穹顶下50℃高温、无吊车作业条件等难题,背负20多斤的高点AR设备,采取吊高+高空绳索攀爬穿越马道与顶棚缝隙的方式完成AR监控设备安装,实行“20分钟轮换制”,实现人机协同不间断作业。最终,弱电系统安装调试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其卓越表现和高品质工程获得建设方高度认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标准的执着坚守,正是“品质”最真实的注脚。
品牌立信:卓越成果彰显国企责任与专业 如果说品质是基础,那么品牌则是企业价值的外在表达。公司深知,能够参与国家门户型复合枢纽建设是企业无上的荣光,不仅是对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塑造提升品牌形象的关键所在。唯有以实绩赢得认可,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树立值得信赖的“建发品牌”。
面对紧张的工期与复杂的工况,项目团队始终践行“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争分夺秒、千方百计”的十六字工作作风总要求,组织20余名骨干人员连续奋战,累计丈量46万平方米施工面积,完成数千个点位的设备部署与联调测试。无论是深夜调试系统,还是节假日坚守岗位,团队始终保持高昂斗志,只为确保如期交付。这份拼搏精神终获回报:项目部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2025年第二季度劳动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工程项目金奖”,项目经理韩明文获评“优秀项目经理”,这是对团队整体付出与战斗力的高度肯定。
图为建发公司T3航站楼弱电项目竣工验收 近年来,公司在项目管理中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弱电建设管理体系”,涵盖BIM协同、进度管控、质量追溯、安全监督、智慧运维等多个模块。公司立足并深耕广东,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在中南、西南、西北、新疆、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区,参与北京大兴、广州白云、惠州平潭、珠海金湾、揭阳潮汕、湛江吴川、大连周水子、郑州新郑、长沙黄花和南宁吴圩等多个枢纽机场、干支线机场、通用机场的民航专业工程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多次克服时间紧迫、作业面狭窄、不停航施工等复杂挑战,确保了工期和工程质量,获得了业主方的普遍好评和监管单位的认可,充分展示了公司在机场工程建设中的优秀专业能力和履约水平,擦亮了“建发品牌”这块金字招牌。
品位升华:人文科技融合共筑空间美学 当一座机场超越单纯交通功能,成为国家形象的窗口、文化气质的载体时,“品位”便成为衡量其建设高度的关键尺度。公司深刻理解这一点,在充分保障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科技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平衡点,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故事、有格调”的智慧候机空间。 在深化设计时,公司项目团队结合航站楼具体位置的实际情况主动优化原有方案,将原本外露的枪式摄像头改为半球式,并采用“隐蔽式安装+定制喷漆+嵌入绿植美化”等方式,使监控终端与天花造型、灯光布局、室内绿化自然融合,真正做到“科技隐形化、功能可视化”。旅客抬头不见杂乱设备,却时刻处于安全守护之中——这正是高端公共空间应有的从容与优雅。
工作区域的优化同样独具匠心。TOC指挥中心巧妙融入白云机场新Logo与T3航站楼轮廓元素,定制家具与智能家居系统无缝对接,会议系统支持多屏互动、语音识别与远程协作,全面提升操作便捷性与环境舒适度。灯光设计结合数字灯带与动态氛围照明,营造出未来感十足的工作场景,让技术人员在高效履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
对“品位”的追求,本质上是对用户体验的尊重。它不只是视觉上的美观,更是对人本理念的回归——正如一位项目参建者所说:“我们建的不只是一个机场,而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要让旅客安心、让员工自豪、让城市骄傲。” 展望未来:匠心不止于建造,更在于创新与突破 品质奠定根基,品牌赢得信任,品位成就境界。公司以争创“三品”工程为抓手,将“匠心”镌刻在每一根线缆、每一次调试、每一处细节之中。
图为建发公司党组织书记、执行董事宣勇同志讲授专题党课 公司深化党建引领,领导班子在“第一议题”集体学习研讨时达成共识,品牌的建立不能仅依赖过去的荣誉,更源于不断的技术创新与输出,要立足实际不断追求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为此,公司打造了研发中心,组建了各类专业实验室,为技术创新筑巢引凤。出台了核心人才留用制度,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撑起体制机制的大伞,营造出宽松积极的创新氛围。新的“工业风”研发大楼投入使用,切实改善了研发环境;落实发展战略,积极招揽创新研发人才;加强研发投入,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以用促研”,将实际应用场景转化为技术研发驱动力。
在航空安保领域,公司自主设计、研发并安装了“智防·光视界”“智管·慧坪安”“智维·云掌柜”平台,如同“智慧哨兵”般全天候守护机坪安全。该平台集智能分析、实时监控与应急处置功能于一体,借助流媒体技术整合全场监控点位数据,在AI算力支持下,实现了反光锥筒摆放监测、地勤人员着装识别、夜间机坪入侵预警三大核心功能。当飞机停靠机位时,系统会自动扫描并判断反光锥桶的摆放是否合规;若地勤人员未穿着反光衣,平台将触发声光报警并推送处置指令。平台通过应用服务支撑,与原有安全类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保障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全场的安全运行。
此产品不久前在“2025国际机场博览会”展出,一经亮相便获得媒体关注,《羊城晚报》视频号、《中国民航报》等媒体均进行了及时报道。该智慧平台实现了航空安保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代表着未来机场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趋势,为民航安全治理体系注入创新动能。在智能中枢的基础上,公司深度应用AI技术,自主研发了智能分析服务系统,具备无感采集、人脸识别、行为预警、异常聚集检测等多项AI功能,相关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已在多个机场项目中推广复制。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工程建设,而是一次关于标准、责任与理想的集体践行。
图为工作人员接受《羊城晚报》视频号采访 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公司将持续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236”战略部署和“双一流”建设目标,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助力世界一流机场建设,不断实践探索,以实际行动不断深化“三品”工程的内涵。 从南粤大地到辐射全国,从智能安防到数字建造,全体建发人正以实干书写着国企担当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