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儿童菌斑显色牙膏 牙周炎专用漱口水 白癜风免费计划 孕妇早餐石子膜 富平柿饼全国顶尖 全国软文营销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新闻传播】
非遗与地理标志融合助力残疾人群体共创美好幸福生活
2024-12-19 08:49:22 来源: 作者: 浏览:20

“地理标志”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的法律概念,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被视为国家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中国,人们通常将地理标志产品亲切地称为“土特产”或“地域特色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承载着地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更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非遗地理标志”,即那些具有非物质化遗产属性的地理标志,更是中国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一颗璀璨的新星。这些产品的生产、制作、销售等过程,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在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助力残疾人共创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非遗地理标志保护为扶残助残保驾护航

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508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达7277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超过2.6万家。在这些地理标志产品中,与非遗地理标志相关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文化艺术、电子商务等行业,为残疾人群体提供了大量可根据其现实情况调整的岗位,成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享受生活的重要途径。这些工作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更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找回自信,体会到生活与工作的乐趣。通过工作,残疾人能够进一步在社会上立足,实现自我满足,收获自尊、自信和快乐。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如今,随着对非遗地理标志保护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开始从事与非遗地理标志相关的各类行业,这些行业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更为国家扶残助残的事业保驾护航。

图1 黄春萍与残疾人群体交流

图源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

武汉汉绣,这一兴于唐而盛于清的古老刺绣技艺,曾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销声匿迹。然而,自2008年6月7日获得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和2013年8月28日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后,汉绣再次焕发了生机,回到了全国人民的心中。

汉绣传承人黄春萍每日保持10小时以上的刺绣量,不断精进技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她将汉绣进行推广,并牵头邀请残疾人免费学习汉绣,拓宽就业途径,累计培养残疾人弟子千余名。这一举措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与外界平等交流的机会,更营造了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通过运营自己的店铺、站上讲台教授汉绣,残疾人群体得以开拓视野、增强信心,收获尊严和自信。这些残疾人学员在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比赛中屡屡斩获奖项,甚至在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也大放异彩,赢得了外国友人的赞誉。

二、非遗地理标志产业为助残就业插上翅膀

非遗地理标志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对地理标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战略中,非遗地理标志产业链上有许多残疾人的身影,更是发挥了集聚效应,推进我国非遗地理标志建设,为残疾人就业插上了翅膀。

以西藏山南市乃东县泽当镇的泽帖尔为例,这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纺织产品,原料是纯山羊绒与羊毛,质地柔软、薄厚均匀、经久耐用,制作的产品包括围巾、披肩、藏装、唐卡等。它不仅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公司+残疾人”的模式,这一产品解决了一大批残疾人的就业增收问题。在山南民族藏帖尔手工业残疾人福利有限公司成立及运营后,对招收的残疾人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安排适合他们身体条件的工作,共解决贫困户长期稳定就业127人,其中残疾人32人。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长期稳定就业问题,更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走上了致富之路。

图2徐军进行直播间拍摄

图源央视网

同样,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90后独腿小伙徐军也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将当地的非遗地理标志产品推向全国。他自学直播带货的全流程,回到家乡后奔走在各个乡镇,担负起主播、摄像、策划、剪辑等多项工作重任,累计直播带货上百场,为村民销售农产品总额累计5763万元。他还培训村民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制作,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特色的非遗地理标志通过直播渠道销售,带动村民参与农产品直播推广。这些举措不仅帮助村民更好地创新创业,更推动了家乡的发展。

三、非遗地理标志发展为助残事业添砖加瓦

非遗地理标志作为农耕文明遗存的文化记忆,是人们在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不断尝试、摸索总结出来的智慧与结晶。它不仅是世代传袭的中华文化,更是助力残疾人群体找到自信、实现自我价值、完成就近就业的重要途径。

从个体层面而言,非遗地理标志可以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手工艺门类众多,扎根于农村,能够提供多种需求、侧重不同的岗位。通过非遗地理标志保护,这些非遗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如道明竹编、景德镇瓷器、庆阳剪纸等。这些技能不仅能够助力更多残疾人找到工作,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是一种社会认同与人格尊严的象征,使残疾人群体能够共享社会与时代进步发展的成果。

从社会层面而言,非遗地理标志可以让残疾人就近就业。通过树立有代表性的就业创业典型,实施各类帮扶措施与奖励政策,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环境,带动残疾人群体就业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的“慈城年糕”就是非遗地理标志产品的成功案例。通过申报“中国年糕之乡”、举办年糕文化节等活动,将这一非遗地理标志产品做成了文旅名片。同时,鼓励地理标志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减少了投资风险。在江北区残联、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怀与鼓励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就近就业。

从国家层面而言,非遗地理标志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通过强化非遗地理标志的品牌建设,提升消费者对非遗地理标志的区域品牌的认知,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云南大理剑川县的“剑川木雕”就是非遗地理标志特色产业的成功案例。通过打造“木雕之乡、中国民族家具产业基地、狮河木雕专业村”等平台,实施品牌助残战略。自2017年起,剑川木雕企业在剑川县妇联、县残联等部门的协助下,每年至少开展一期残疾人木雕技能培训班,并提供就业岗位、销售渠道。这一举措不仅使许多残疾人共同过上了小康生活,也加快了剑川木雕的发展,进一步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综上所述,利用非遗地理标志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到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来,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过程中,要帮助残疾朋友融入社会、创造价值,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这也有助于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文化繁荣璀璨的良好局面。残疾人群体在工作岗位上展现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将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的坚实一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他们将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创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2&ZD208)

作者:商世民(武汉大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特聘教授及其在读博士研究生)、周俊成、徐祺娴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娱乐
健康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