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守护着千万人的生态家园。2025年暑期,西安石油大学“守护绿水青山”实践团的11名队员深入秦岭腹地,开展生态调研、环保宣传、志愿实践等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保护理念,为秦岭的绿水青山注入青春活力。
01薪火相传:让环保理念扎根秦岭深处 生态保护,不仅要守护山林,更要唤醒人心。为此,他们在秦岭周边一个振兴中的村镇蔡家坡村,开展了环保理念进万家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们讲解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拒绝野生动植物制品等知识。让他们意外的是,许多村民主动围过来交流,一些没有环保观念的人直接将污染物倒入河中,还有人猎杀野生动物,你们所说的污染确实该注意,以后买菜尽量用布袋等等。途中,他们也不乏遇到一些小孩子,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环保的种子,这正是秦岭未来的希望。
02深入秦岭:在山水间读懂生态密码
实践团的第二站成员们来到秦岭国家植物园,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开展生态环境基础调研。品类繁多的植物与林间穿梭的鸟兽,让实践团成员们直观感受到了秦岭生物多样性的丰富。调研中,他们手持记录本和红外相机,细心记录植被生长情况,还发现了红豆杉、独叶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踪迹。“十年前,红豆杉因盗伐严重一度濒临消失,如今,通过严格保护和人工繁育,才逐步恢复。”植物园的朱老师感慨道,生态保护就像栽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若没有人守护,树早就没了”。这句话让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秦岭的生态平衡从来都不是天生的“馈赠”,而是一代代守护者用汗水换来的“成果”。
03身体力行:用双手为青宁添一抹绿
除了实地调研,队员们还参与植物园的志愿工作。在工作人员朱老师的安排下,负责秦岭杜鹃种子培育与植物标本处理。实验室里,技术员手把手传授专业技能:筛选种子时需剔除霉变颗粒,赤霉素水培要分三次操作——首遍更换滤纸为新吸水纸,第二遍直接加水后换水,最后一遍用胶头滴管吸净残留液体以防污染,随后浸泡24小时等待发芽。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是生态修复所需的耐心与严谨,队员们在实践中真切体会到“生态保护是场持久战”。
04感悟与成长REC
实践仍在继续,离别时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不舍与感悟,他们既有发现被砍伐林木的痛心,也有红外相机捕捉到动物的欣喜。这些经历让他们明白:生态保护从来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绿水青山也不是天然的馈赠,而是代代守护者用行动换来的成果。 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团成员表示,虽不能向科研人员那样长期扎根山区,但会努力成为秦岭的“宣讲员”,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做环保的“践行者”,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当“接力者”,将守护秦岭的责任传递给更多的同龄人。 秦岭的风吹过千年,也吹向未来。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份力,秦岭的绿水青山就会永远常在,而这段与自然的“约定”,也会让青春更加闪亮。(文:王程权,杨晓宇,习淑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