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儿童菌斑显色牙膏 牙周炎专用漱口水 白癜风免费计划 孕妇早餐石子膜 富平柿饼全国顶尖 全国软文营销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新闻传播】
更新百年学府,淬炼一代新人
2025-09-08 08:50:16 来源: 作者: 浏览:20

​9月6日,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1100号校区里熙熙攘攘、人潮如织,数千名大一新生由五湖四海奔赴而来,阳光从梧桐树叶的缝隙间洒落,照亮一张张满怀憧憬的青春面庞。“我和他们素不相识,心中却也忍不住发烫,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了用力发光的我们!”中建二局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小伙蒋立军一边向同伴感慨,一边伸手接过学生的背包“行李给我!嘿,不客气!”

温柔守护,“建”证青春启航

作为军工路1100号校区改扩建项目的建设者,每逢开学季,项目青年都会穿上郭明义爱心团队的红马甲,热情服务学生报到,这次也不例外。一大早,志愿者们就抵达现场开始布置,逐一清点物资、核对流程,确保迎新工作井然有序。

“同学,这边走更近!”“这边有阴凉,过来歇一会!”“箱子多沉呐,我来帮你搬!”平日里指挥项目施工的嘹亮嗓子特意压低了音量,轻抚学子离乡的忐忑。从路线指引到行李搬运,汗水从志愿者们的额角、鬓边不断滚落,他们只是随手一抹,便步履匆匆走向下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这份温柔守护不是一时兴起的善举,而是静默流淌的深情。甫一开工,项目青年团队便与校方携手成立“青春服务站”,开设“建筑课堂”,将扎实的理论与鲜活的实践带入校园,赋能学生成长;定期开展“便民服务”,帮助学校建设菜鸟驿站、整理快递、疏通积水,帮助学生搬宿舍、修理自行车和雨伞...

点滴善举如春风化雨,于细微之处浸润人心,一抹抹“中建蓝”缀以亮丽的“志愿红”,穿梭于校园之中,守护的不仅是建筑焕新,还有师生们对美好校园生活的期待。正如项目团支部书记所说:“我们建的是楼,暖的是心。”

攻坚克难,浇筑青春梦想

金秋九月,百年学府跳动着莘莘学子追光逐梦的雀跃,也渴望着硬件设施焕新升级的硕果,校园改扩建的现场是项目青年脱下红马甲之后的另一个考场,从志愿服务到攻坚创新,他们用担当和智慧打造精品工程,在以青春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为了让校园不停课也能改造更新,青年突击队化身“内科医生”,在施工作业的同时牢牢守护日常教学秩序“血脉”通畅。

针对师生通行“大动脉”,突击队策划选用更高强度的装配式围挡封闭施工区域,隔离安全隐患;同时根据建设阶段和作业场地变化,动态调整施工线路,在仅占19.5%的临时施工场地内,转换道路8次、洗车池4次、地磅3次、办公区2次,在方寸之间最大限度腾挪师生通道。

面对地下管网这片“毛细血管”,青年生产经理赵建带队用小型挖机,对照物探图纸,每隔20米开挖横断面沟槽,再人工剥离泥土,配合GPS定位复查管线数据,“很多老旧管线盘根错节、无图可查,机器也探测不到,我们只能用这种‘绣花功夫’来补全管网地图,确保超6000米管线拆改过程中,校园运行所需的电力、水暖等能源资源平稳输送。”

在建造升级的赛场中,青年创新工作室更是角逐科技创新的浪潮之巅,解码精益建造、智慧建造、绿色建造。

从提高施工效能出发,工作室在桩基阶段采用SMW工法,缩短工期30天;主体阶段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构件预制率达到40%,有效减少混凝土浪费;投入智能双笼施工升降机,让垂直运输全自动、智能化,实现提速增效、“AI护体”;使用绳锯等静音环保设备,将施工噪声控制在44-65分贝之间,降低噪声污染 。

从改善建筑功能出发,工作室引入粘滞阻尼墙,面对大风或地震侵袭时,高科技粘稠液体在墙体内部的流动,缓冲外力,保障建筑结构稳定;用新型FTC自调温相变储能材料为墙体穿上“保温外套”,紧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和回落调节室温,让每平方米建筑每年减少碳排放17.1公斤。

不负韶华,书写进化篇章

校园改造的过程,亦是项目青年与这座百年学府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旅程。

在他们的建造蓝图中,49间新型教室错落有致,未来将同时满足3420名师生教学需求,不再依赖桌椅、黑板、讲台、投影仪“传统四件套”,而是集成智能终端、应用系统、教学云平台、数字内容,以高度的数字化重构教学、研讨、考试等多元场景,打造出高度开放、可交互、沉浸式的三维学习环境。

高近60米、地上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不仅能够容纳数十万册纸质文献,还将搭载海量文献数据库,建筑中心的玻璃采光顶,让室内光影随自然变换;屋面的“空中花园”,绿植鲜花随风起舞;室内装修则采用木饰面,呼应生态自然主题,“浪漫”和“实用”巧妙结合,静待学子们在知识海洋里尽情探索。

书海奋战后,配置独立卫浴、独立阳台、上床下桌、通行电梯,并且干湿分离的学生公寓,将成为消纳学生所有疲惫情绪的栖息地,其中共享交流区作为不同学科、年级学生思辨交流的载体,更将勾勒出开放式互动社区的美好图景。

灼灼青年以匠心为笔、智慧为灯、汗水为墨,续写校园进化的崭新篇章,更在实践的磨砺中实现自我的蜕变与成长。

作为上海市教委和杨浦区重点工程,项目承载着上海理工大学发展再跨越、圆梦“双一流”的向往,更肩负着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如今,项目装饰装修工作正在紧张地推进中,6万平米现代化建筑筋骨已成、血肉渐丰,青年建设者们的故事仍在继续,直至答好这张以“教育强国”为题的青春答卷 !(王顺海)

责任编辑:lily99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娱乐
健康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