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儿童菌斑显色牙膏 牙周炎专用漱口水 白癜风免费计划 孕妇早餐石子膜 富平柿饼全国顶尖 全国软文营销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新闻传播】
五十四年仁心守护:谢玉兰的中医传承与时代使命
2025-09-08 16:14:23 来源: 作者: 浏览:20

晨曦初露,湖南怀化红十字医院中医科诊室已迎来第一缕阳光。75岁的谢玉兰医师如往常一般,早早开始整理诊室,将陪伴她半个多世纪的银针一一消毒摆放整齐。五十四年来,这根银针见证了十万余人次的生命重逢,也书写着一位医者仁心仁术的岁月华章。

薪火相传:医脉相承的守望者

1970年4月,年轻的谢玉兰走进洪江市中医院,师从当地名医向培福。向老先生曾任湖北省《中医杂志》特约编辑,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享誉杏林。他不仅将家传药方倾囊相授,更将"医者仁心"的职业信念深深植根于弟子心中。这份师承渊源流长——谢玉兰的外祖父王成山是当地颇具声望的中医郎中,留下诸多治疗烧烫伤、面神经瘫痪等疾病的宝贵经验。

1984年,谢玉兰进入湖南省中医学院针灸医师提高班深造。在此期间,她撰写的《针刺绝骨穴治偏头痛病38例小结》获得全国性奖项,多篇学术论文被收录于《百病中医针灸疗法》专著。这些学术成果,彰显了她将丰富临床经验转化为理论研究的卓越能力,为中医药学术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守正创新:传统医学的当代实践

五十四载行医路,十万余次临床实践,谢玉兰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她创建的特色诊疗体系,展现了中医药历久弥新的时代生命力:

祖传外敷秘方结合现代创伤修复理念,在烧烫伤治疗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独创的"针灸+挑治"疗法融汇传统技艺与现代解剖学知识,有效缩短面瘫康复周期;古法"龙骨灸"在腰椎疾病治疗中展现独特优势;综合疗法有效阻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绝骨穴针法为中风偏瘫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

这些创新实践,深刻体现了"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中医发展理念,彰显了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

仁心仁术:医者本色的人民情怀

"患者康复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蕴含着谢玉兰半个多世纪的初心坚守。1993年,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创办中医诊所。二十六年来,始终践行"行医先做人"的师训,将"大医精诚"的古训融入日常诊疗。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谢玉兰依然坚持每日接诊。她说:"患者的信任,是我坚持的动力。"这份执着,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彰显了中医工作者深厚的人民情怀。

时代担当: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谢玉兰的行医历程,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时代缩影。她的实践生动展现了中医药的多重当代价值:

在医疗服务层面,中医药在疑难病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日益显现;在文化传承层面,中医药承载的中华文明智慧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发展层面,中医药产业正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她所在的怀化市积极探索中医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康养怀化"城市名片。

使命传承:健康中国的中医力量

谢玉兰五十四年的坚守,与中医药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她不仅潜心临床诊疗,更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医瑰宝,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谢玉兰这样的中医人。他们扎根临床、服务百姓,用精湛医术守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传承文化血脉,用默默坚守书写时代答卷。

谢玉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守与创新、传承与发展、个人与时代的中国故事。她的从医历程,展现了中医药的文化自信与发展活力,折射出中国传统医学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这位年逾古稀仍坚守临床的中医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既需要政策支持与科研创新,更需要一代代中医人的薪火相传与不懈奋斗。(作者:蒋小懒)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娱乐
健康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