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儿童菌斑显色牙膏 牙周炎专用漱口水 白癜风免费计划 孕妇早餐石子膜 富平柿饼全国顶尖 全国软文营销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新闻传播】
德善力行三十载,薪火相传育新人
2025-10-13 11:13:06 来源: 作者: 浏览:20

在江苏如东的乡间小路上,一位身着“军装”的农民时常穿梭于田野与剧院之间。他没有读过大学,却站上了大学道德讲堂的讲台;他不是军人,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有关殊荣。这位普通的中国农民、老党员,用三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老模范的时代内涵。赵亚华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在建设教育强国征程中的缩影,他用最朴实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教育赞歌。

一、小广播传新风:乡音里的文明火种

1992年的春天,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农村却面临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赵亚华目睹乡邻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尤其是一孤寡老人因几只母鸡被盗而痛哭流涕的场景,在“一不要工资,二服装费自理”的情况下,赵亚华成为全国第一个着装上岗的义务联防队员,这也让他萌生了创办道德文明广播的念头。

1996年春,赵亚华自发出资在乡广播站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传播文明新风的农村广播《新风之花》,广播开播后,赵亚华清晨六点就赶到广播站,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播报好人好事、讲解法律常识。起初,村民们只是把这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渐渐地,广播内容开始改变着人们的行为:集市上的争吵少了,邻里间的互助多了;偷鸡摸狗的现象少了,拾金不昧的事迹多了。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自称“书记乡长见我也让三分”的小“痞子”主动找到赵亚华,表示要改过自新,后来还成为了村里的道德模范。

这个小广播站不仅改变了当地的风气,更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1996年7月1日,《人民日报》“何愁新风不浩荡”的报道让这个广播站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也为后来全国推广的“村村通”工程提供了鲜活样本。赵亚华用最朴素的工具,在最基层的岗位上,点燃了文明的火种。

二、大舞台育人心:泥土里的文化课堂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可赵亚华却发现,村里的麻将声越来越响,邻里间的走动却越来越少,有人为争地吵架,有人因赌博闹得妻离子散,老人们常叹:“日子富了,可人情味却淡了。”这一幕幕让赵亚华辗转难眠——物质丰盈了,精神却荒芜了,这样的富裕,真的算幸福吗?

在无数个夜晚的思索后,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建一座剧院,用文化滋养人心。2011年,他毅然卖掉了经营多年、收益颇丰的加油站,在荒废的桑田上搭起了舞台。当时,连家人都觉得他“疯了”:“放着稳当的钱不赚,偏要折腾这个?”可赵亚华只是笑笑:“人活着,不能光图个饱暖,总得有点精神上的奔头。”

全国首家农村公益性剧院——赵家剧院,就这样在质疑声中诞生了。从创办之初,它就坚持“三不”原则:不收门票、不设门槛、不计回报。每周的演出不仅带来了欢声笑语,更通过精心设计的节目传递着正能量。普法短剧《王老汉维权记》让村民们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道德小品《推母下海》唤醒了年轻人对长辈的关爱;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了村民们的家国情怀......舞台上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粒种子,悄然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

赵亚华用一座剧院,不仅填满了乡亲们的精神世界,更点亮了乡村文明的火把。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个舞台不仅给予观众快乐,更改变了无数表演者的命运。残疾人蒋银银从最初的抑郁症患者,到登上央视舞台;河北贫困山区的刘丽华从绝望主妇,成长为脱贫典型......十五年来,在这个简陋的舞台上,走出了成千上万的文艺爱好者,其中有300多人登上了央视的舞台。赵亚华用文化的力量,在最贫瘠的土壤里,培育出了最绚丽的精神之花。

三、青春续薪火:校园里的文明接力

2023年的盛夏,赵亚华应邀来到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弘扬时代精神,践行核心价值”系列道德讲堂活动。这位古稀老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青年学子讲述了自己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他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其中从小热爱公益的张苇浩同学在听完讲座后找到赵亚华老师,表达了也想加入志愿服务大军的强烈愿望。在学校的支持下,赵家剧院第26家分院,即赵家剧院南京交院分院成立了。接过赵亚华亲手授予的分院旗帜,以张苇浩为代表的年轻大学生开始了他们的文明接力:在社区,他们用快板传播法治;在学校,他们带领留守儿童诵读经典;在敬老院,经典的黄梅戏让老人们笑逐颜开......仅半年时间,30余场演出,2000多人次受益,这把精神的火炬,正在新一代手中传递。

从一只广播喇叭到四十多家分院,从乡村小院到大学讲堂,赵亚华用三十余年的坚守证明:教育强国的根基在基层,力量在民间。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无数平凡的小事编织出不平凡的人生;他没有高深的理论,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如今,70岁的赵亚华依然奔波在文化惠民的第一线。他说:“只要还能走动,我就要继续当这个‘文化义工’。”这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中国农民最动人的教育情怀,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正是千千万万像赵亚华这样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托起了教育强国的明天。

受访人简介

赵亚华,1956年10月生,江苏如东人,全国首家农村公益性剧院赵家剧院创始人、赵家剧院党支部书记、如东县优秀共产党员、如东县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雷锋式人物、东盟和金砖国家最具影响力公益人物。现任中央新影中学生《星光璀璨》栏目全国运营部副主任、两弹一星科教督导。(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杨步 吴刘雅)

责任编辑:lily99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娱乐
健康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