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儿童菌斑显色牙膏 牙周炎专用漱口水 白癜风免费计划 孕妇早餐石子膜 富平柿饼全国顶尖 全国软文营销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新闻传播】
隧深处编织安全网
2025-11-21 09:49:51 来源: 作者: 浏览:20

22.1公里长的新疆天山胜利隧道内,光线昏暗、空间逼仄,工程车辆宛如穿行在“迷宫”之中,机电安装与调试作业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序推进。中交机电局新疆乌尉高速公路机电项目团队直面流动式施工的多重考验,创新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重防护模式,为隧道施工编织出一张坚实的安全守护网。

机电局承建乌尉高速全线机电、交安工程,天山胜利隧道作为乌尉高速的“咽喉”工程,不仅环境复杂、能见度低、车流密集,更因机电施工分散流动的特性,让安全风险陡增、管控难度加大。自2025年4月进场伊始,项目团队便确立“主动预控、系统防护”工作思路,锚定“不安全不作业、作业必安全”目标,全力构建覆盖全员、贯穿全程、动静结合的安全防护体系。

“幽暗环境里,设备和人员识别难是首要隐患。”项目安全总监霍庆业在安全例会上点出核心痛点。安全管理团队随即开展隧道作业面蹲点调研,很快发现登高车等设备在隧道中难以辨识的问题。原来,传统反光贴在车灯照射下晃眼,但远距离又辨识度很低。经过多次研讨,团队敲定“灯带+反光贴”双保险方案,即在登高车关键部位缠绕高亮度常亮灯带,搭配醒目反光贴,近观有常亮灯带指引,远辨有反光贴提示,让登高车成为隧道里的“安全路标”。“有了这双保险,现在干活不用总回头观察,安心多了!”操作登高车的师傅周振北笑着说。

安全员王磊跟随工友巡查时发现,反光背心的反光条易被设备遮挡,工人弯腰作业时还会完全失效,人员与背景易“混为一体”。团队迅速升级防护装备,在反光背心前后嵌入点状LED灯,亮度调至柔和不刺眼模式,同时配套头灯、肩灯等,让作业人员走动时化身移动的“小灯笼”。“以前巡查得逐个点找人,现在扫一眼亮光就知道位置!”王磊试穿新背心时,语气里满是踏实。

针对流动作业点不固定、防护滞后的问题,项目安全环保部跳出固定防护思维,调研对比5款智能设备后,选定可“跟人走”的预警机器人。经过1周的反复调试和现场试验,该机器人于今年10月正式投用,能随作业节奏调整间距、自主规避障碍,搭配保通机器人的警示旗和声光锥桶的警报,构建起“行随业动”的动态防护线。“作业点挪到哪,防护就跟到哪,这安全感真真切切!”负责光缆施工的师傅任江龙对机器人首次“上岗”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作业区防护流程同样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为确定警示牌间距,霍庆业带队驾车在隧道里反复测试,最终形成科学布设方案:在作业点前50米处设“前方施工,减速慢行”牌,给司机留足反应时间;作业点前30米处加设“强制减速”警示牌和导向牌,搭配穿透力最强的红蓝光爆闪灯形成视觉冲击,提醒司机提前减速;锥桶间距经多次调整定在4米,既不影响通行又清晰划界,桶顶套上发光环,确保断电时边界可见。“每一步都得让司机看得清楚、提前预判,安全才不是空话。”霍庆业自信地说。

如今,天山胜利隧道实现全线亮灯,这些“亮点”仍在默默守护着这座隧道的安全,它们背后藏着项目团队不等隐患上门、主动找问题啃硬骨头的担当,用一次次提前想到和主动做到,筑牢了流动施工的安全防线。(通讯员:王雨菲)

责任编辑:lily99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娱乐
健康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