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夏,重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迎来了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会——2024中国(重庆)独角兽企业大会。大会由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管委会和长城战略咨询共同主办,以“渝见中国独角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了100多家独角兽企业代表与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投资人共700多人,通过主题演讲、高端对话、专题发布、企业路演、对接洽谈和交流晚会等多种形式,分享创新经验,碰撞思想火花,激发合作潜力。
长城战略咨询董事、总经理陈文丰担任大会主持 在16日上午的“2024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敦涛,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分别向大会致辞。
重庆市副市长、党组成员江敦涛致辞 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庆正肩负起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使命担当。为了加速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庆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独角兽等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致辞 “今天众多独角兽企业集聚重庆,是重庆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重庆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遇”,张景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企业在国家创新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希望独角兽企业能够绽放出最美、最灿烂的创新之花,成为推动我国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长城战略咨询董事长武文生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 会上,长城战略咨询董事长武文生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展现出韧性强、活力旺的特征,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375家,新晋独角兽企业72家,超级独角兽企业12家,因上市毕业的独角兽企业1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引领新领域新赛道发展,集成电路、清洁能源、人工智能赛道成为新晋独角兽企业的主阵地,其中前沿科技领域独角兽企业达249家,占比近七成,是技术创新的先锋力量;中国独角兽企业呈现“高集聚、广分布”特征,全国共有56个城市出现独角兽企业,“北上深广”聚集超五成,合肥、武汉、重庆、苏州等城市独角兽企业新晋速度加快;融资呈现“低频、大额”特点,2023年新获融资独角兽企业数量与事件数均呈现下降的情况下,融资总额仍达262亿美元,其中有12家获得5亿美元以上大额融资。近六成新获融资独角兽企业集聚在集成电路、清洁能源、自动驾驶、动力电池和机器人赛道。
长城战略咨询董事、副总经理王志辉发布《2024年度重庆市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 重庆市在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推动制造业长期持续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力量。长城战略咨询董事、副总经理王志辉在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重庆市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榜单显示,一是独角兽企业数量倍增:近四年重庆市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数复合增长率均超60%,2023年,新晋独角兽2家,总数到7家,新晋潜在独角兽10家,总数达1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总数达23家,较2022年的11家实现倍增。瞪羚企业增至147家。二是高成长特征明显:重庆市(潜在)独角兽企业群体总估值257.73亿美元,同比增长136.7%。瞪羚企业的高速成长特征尤为显著,营业收入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4%,其中7家企业超100%。三是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重庆市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7.29%、6.58%和5.7%,显著高于上年水平,并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四是硬科技特征突出:全市有1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型储能、卫星互联网等硬科技领域。2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和98%的瞪羚企业分布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五是创新高地引领发展:近八成(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在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两大创新高地。近九成瞪羚企业在主城都市区集聚发展。
工信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何年初作报告 工信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何年初在会上做了《发挥火炬工作体系优势,促进独角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火炬中心将发挥火炬工作体系优势,持续做好独角兽企业的跟踪研究工作,建设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全生命周期金融赋能,营造优越的创新生态,支持独角兽企业在国家高新区自创区拓展场景,全力促进我国独角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进一步让独角兽企业了解重庆,投资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吴涛,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分别向与会嘉宾隆重推介了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两江新区招商投资情况。
重庆市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涛发言
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发言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当前正紧扣“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两大定位,重点打造“六个区”和“九大关键枢纽”,加快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为重庆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3个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包括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和18个“新星”产业集群(包括培育6个未来产业集群以及12个高成长性产业集群)。重庆诚邀企业家们来渝投资,共享新重庆发展机遇,共创合作新未来。 “两江新区以不到全市1.5%的面积贡献了全市约15%的经济总量,2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30%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和数字经济增加值,40%的服务贸易额,60%的世界500强企业,60%的汽车产量,70%的跨境电商交易量”,李洁在推介中提到。他还强调两江新区具有万亿级的产业发展机遇、全方位的政策金融支持、一流的营商环境支撑、低成本的发展要素保障。2023年,两江新区提出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一代互联网及软件信息业3大主导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把两江新区打造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和投资兴业的“宝地”。 大会现场为包括强脑科技、希迪智驾、文远知行、梅卡曼德、航天驭星等在内的80余家入榜独角兽企业举行了隆重的现场授牌仪式。这不仅是对这些企业发展成就的肯定和认可,更是为科技和产业界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会上还举办了现场签约仪式。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涪陵区、江北区、巴南区分别与10家独角兽企业现场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共同探索发展新机遇,为独角兽企业带来更多创新资源和市场机遇,同时推动重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共创共赢新发展。
四位嘉宾发布主旨演讲 在主旨演讲环节,邀请了四位演讲嘉宾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发表了题为《脑机接口开启生命更多可能》的演讲,阐述了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创新应用场景,提出了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人类与机器更深层次交互的愿景。智谱华章董事长刘德兵以《千亿大模型训练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分享了智谱华章在训练千亿级大模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强调了大数据和算法创新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象帝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唐志敏带来了《用智算云破局千行百业》的演讲,详细介绍了智算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提出了通过智算云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路径。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以《新质驱动发展,资本助力成长》为题发表了演讲,强调了资本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支持企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分享了中金资本在投资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成功案例。
高端对话 在高端对话环节,由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担任主持人,引导了一场关于“独角兽与新质生产力”的现场讨论,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希迪智驾联合创始人兼CEO马潍、零壹空间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舒畅、合思科技创始人马春荃以及沸点资本创始人姚亚平等企业家和投资人纷纷发表了见解。大家一致认为,独角兽企业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成为了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不仅在科技、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更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区县与独角兽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天下午,两江新区、涪陵区和巴南区同步举办了三场独角兽企业合作交流会。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数十家独角兽企业代表参加,共同探讨合作机遇,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在会议过程中,各区县有关负责人就本区的产业政策和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宣讲,并与参会企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这种面对面的沟通方式不仅让企业对重庆的产业发展环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两江新区分会场,两江新区向参会企业家朋友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并由两江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军详细介绍了两江新区的产业政策和营商环境。随后16家企业代表分别就各自的核心业务、在渝落地合作意向及相关诉求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些企业主要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与两江新区的产业规划方向高度契合。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涪陵区工业实力雄厚,链主企业数量居重庆区县前列。涪陵区分会场邀请了11家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在涪陵的投资合作机会。巴南区分会场则聚焦航空制造、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吸引了10家相关企业代表参与。作为重庆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最大的区县,巴南区秉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生物医药、商贸物流、高端装备、数智经济、生态创新五大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大会前一天还举办了“未来独角兽企业融资路演”活动,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长沙等地的10家企业向现场约100位来自重庆各个部门、全国金融投资机构以及相关重庆本地企业负责人代表展示了项目在各自领域的独特创新、市场前景和融资需求。 《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亮点:重磅发布并深入解读独角兽最新发展趋势 独角兽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高水平人才、高能级资本为驱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2024年6月16日,在“2024中国(重庆)独角兽企业大会”上,长城战略咨询重磅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揭示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的最新格局。 独角兽企业总数375家,新晋72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375家,总估值约为1.2万亿美元;超级独角兽企业12家,新晋级1家长鑫科技;新晋独角兽企业72家;因上市“毕业”的19家,因超龄“毕业”的26家。2023年独角兽企业平均成长年限为4.3年,其中新晋独角兽企业为5.4年。 前沿科技独角兽企业成为主流,大模型、可控核聚变、新型储能独角兽加快涌现。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39个赛道,大模型、可控核聚变、GPU芯片、半导体材料、氢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加快涌现独角兽企业。集成电路、清洁能源、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近七成(249家),新晋独角兽企业中这一比例更高,超八成。 独角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协作。275家(占比超七成)独角兽企业拥有发明专利,企均70件,总量近两万件,较上年增长56.6%。申请国际PCT发明专利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从上年的81家增至94家。 融资呈现“低频、大额、集中”的特点。2023年,在新获融资独角兽企业数量与事件数均呈现下降的情况下,仍有超百家独角兽企业有新获融资,融资总额达262亿美元,其中有12家企业获得5亿美元以上大额融资。近六成新获融资独角兽企业集聚在集成电路、清洁能源、自动驾驶、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赛道。 国有资本持续加码,中东资本加速布局独角兽企业。美元基金持续退潮,人民币融资事件数占比较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达到72%。2023年新晋独角兽企业中,近半数的投资方具有国资背景。中信、中金、深创投、建银、越秀产业基金等10家国资背景机构参投独角兽企业数量在15家以上。中东资本作为投资新势力加速入局,参投11家中国独角兽企业。 呈现“高集聚、广分布”特征,7城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在56个城市。北京(75)、上海(65)、深圳(36)、广州(25)集聚超五成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合肥、武汉、重庆、苏州等城市独角兽企业新晋速度加快,温州、扬州、宣城等7城成为独角兽企业新城。 独角兽企业八年间数量持续增长、科技属性增强、上市由外转内。2016-2023年,独角兽企业数量从131家增长至375家,总估值增幅超一倍。独角兽企业所在的赛道从22个增至39个,前沿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起突破六成)。累计139家独角兽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超四成选择赴港上市。拼多多、宁德时代、美团、小米、理想汽车、快手等12家企业上市后市值超千亿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