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让教育教学从大规模标准化迈向精准化、个性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数据作为关键要素,课程资源建设作为重要前提,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日,郑州轻工业大学在精准教学模式下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推动学生精准化、个性化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精准剖析,找准课程资源建设痛点 郑州轻工业大学《建筑给排水》课程团队深入分析当前常用教学资源,从“教”和“评”两个维度对教学资源进行细致分类。他们发现,现有的课程资源在精准匹配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教学资料的组织方式较为松散,缺乏系统性;测评资源的类型相对单一,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资源推送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点。 四维发力,构建精准教学资源体系 知识图谱领航,开启自主学习新征程 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梳理知识点间的关系是构建学习路径的关键。知识图谱将知识点关系形象化、可视化,为学生呈现清晰的层级结构。依托知识图谱,学生能够开展自主学习,建立全局视角,精准定位自身学习进度。教师也能借此减少工作量,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依据系统数据反馈督促学生学习,快速识别学生知识薄弱点并针对性补充教学资料。 例如,在《建筑给排水》课程中,以往学生在学习复杂的管道系统设计时,常常因知识点繁多且关联复杂而感到困惑。如今,借助知识图谱,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基础概念到实际应用,逐步深入学习。 
	 图1 学习路径 教学资料精梳,优化资源检索与推荐 课程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与线下课堂配套的电子版教材、教师教学大纲和教案、授课 PPT、知识点讲解视频,以及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博客链接、文献资料等。对于工程型较强的课程,还配套现实案例。该校注重强化教学资料梳理,做好资源检索和推荐工作。 
	 图2 知识点与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测评资源扩容,提升测评多样趣味性 为提高测评质量,该校从多方面丰富测评资源。一是丰富题型,综合运用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讨论题、案例分析题等,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测试,增加测试趣味性。二是合理设计测评时间,包括课前测试、课中测评、课后作业等。三是根据不同学习阶段设置不同测评内容,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建筑给排水》课程为例,在课前测试中,通过简单的选择题和判断题,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课中测评则采用案例分析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后作业则涵盖了计算题和拓展思考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多样化的测评方式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测评中。 精准培养赋能,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在精准化培养方面,该校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分级,构建知识图谱时为知识点设置重点、难点等标签,教师也可自主设计标签;针对学生学习分类设置基础型、提高型、拓展型等标签,学生可选择性学习;教学资料和测评资料也按此类型分级设计。 另一方面,依托线上教学平台的学生画像功能,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如学习时长、资源访问情况、答题准确率、综合能力评估等,生成个性化标签,为学生推送适配的教学资源。此外,借助线上学习平台的专用工具进行分类培养,如学习通的“任务引擎”模块,支持多种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为教师开展精准化教学提供有效支撑。 
	 
	 图3 学习通“任务引擎” 成果初显,引领教育变革新方向 郑州轻工业大学在精准教学模式下课程资源建设的探索已初见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该校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不仅为自身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未来,郑州轻工业大学将继续深化在精准教学模式下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课程资源体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实际工程案例和前沿技术,使课程资源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水平,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郑州轻工业大学 李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