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指导,上海礼升生物主办,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生物世界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陆家嘴类器官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了全球顶尖科学家、医生、研究和开发人员、企业家、投资机构及产业领袖,共同探讨类器官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自2022年9月10日第一届陆家嘴类器官论坛创办以来,该论坛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并赢得了类器官领域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此次第五届论坛更是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及产业代表40余人,他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和前沿研究成果。 上午9:00,大会主持人蔡春晖博士宣布会议开幕。
上海礼升生物创始人韩欣欣博士致大会欢迎词并介绍本次会议主要内容。2024第五届陆家嘴类器官论坛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展开:类器官基础与创新、类器官技术与应用、类器官产业与未来。在这些议题下,与会专家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以肾小球类器官与心肌类器官芯片为例,介绍了类器官芯片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估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产业化前景。
香港中文大学李晨钟院士则分析了不同的医疗器械评估体系,并指出类器官芯片的医疗器械化在产品技术和监管政策等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他同时介绍了电化学技术评估类器官膜完整性与代谢产物等指标的技术现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严俊教授分享了结直肠癌类器官在个体化药物测试方面的临床结果,并展望了类器官药敏测试对临床治疗的积极意义。
中山大学刘杰教授则介绍了类器官芯片构建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进展,包括纳米递送体系的测试与优化、改良便于3D打印的基质胶以及更低成本的培养基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曹鑫研究员则带来了针对癌症干细胞的靶向药疗法的研究分享,他分析了癌症干细胞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靶向肿瘤干性基因的新见解。同时,他还分享了新靶向药的临床进展。
香港中文大学的李中博士分享了关节疾病器官芯片的相关知识,包括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困境以及治疗上的难点。他利用器官芯片技术研究关节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为关节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研院的徐晓嵘教授从视网膜类器官出发,介绍了类器官工作站与知识库等领域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展与规划。他提出了大型组织智能制造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发展方向,为类器官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Cell Organoid主编Libra Lou博士也分享了cell organoid期刊的创刊背景与历程,并欢迎各位来宾投稿。 西湖大学的卞素敏研究员则分享了炎症性肠病与类器官芯片的融合应用,实现了个性化诊疗。她通过多模态传感手段验证了药物与类器官的互作与药效,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的王继教授则关注了新污染物(如轮胎橡胶颗粒)的污染现状,并提出类器官模型能够作为评估污染物暴露水平与健康风险的良好模型。这一观点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廖莎博士则介绍了华大时空stereo-seq空间转录组技术在脑组织与肿瘤组织上的实际应用结果,并开辟了微生物与宿主共检测的新应用模式。她展望了该技术应用于类器官的前景,为类器官技术的多元化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最后,上海礼升生物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院的韩欣欣博士介绍了礼升生物的独特类器官培养体系,提出在免疫化与血管化中具有领先地位。她表示,在类器官药敏测试中,礼升生物的类器官表现出了与临床良好的一致性。同时,她还展望了类器官行业的发展前景,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一领域的基础建设中来。
与会嘉宾围绕会议报告内容,纷纷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论坛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更为类器官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类器官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