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其监督工作面临诸多困境,这影响了企业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员工数量庞大,人员身份多样(党员、民主党派、群众等),且涵盖不同层级、资本构成(国有独资、控股、参股),监督对象的复杂性增加了监督难度。同时企业务涉及片区开发、金融服务、境外投资等多元领域,廉洁风险点多。国有企业惩需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等逐步破解监督困境,提升监督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大部分国有企业监督渠道比较单一。对干部的日常监督渠道主要依靠考察、信访、审计等,难以综合反映其履职能力、思想状况、工作和生活作风,对于干部最容易出问题的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监督存在盲区和漏洞。监督力量不足,纪检监察工作力量较为薄弱,不能做的监督全覆盖,同时纪检监察队伍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工作方法、工作措施还不够坚实有力。 做深做细监督工作必须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紧盯重点事、重点人。在“重点事”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应当结合被监督对象的职责,加强对行使权力情况的日常监督,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被监督对象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情况。在“重点人”方面,应当体现突出监督重点的思想,尤其应当加强对下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党员、干部的监督。 要聚焦关键领域、关键人群、关键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监督和专项监督,做到方向明确、目标明确,通过明察暗访、体验监督、约谈督促、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定向出招、精准点穴。同时,主动列席被监督单位重要会议,经常与“关键少数”谈心谈话,在“零距离”“面对面”的接触中察实情、“捞干货”,增强日常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做深做细监督工作必须,必须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抓实抓细日常监督,从点滴抓起,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发现问题,常咬耳朵、常扯袖子,该约谈提醒的约谈提醒,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该责令检查的责令检查,该诫勉谈话的诫勉谈话,让一些游走在违纪边缘的干部悬崖勒马,使更多的干部受到警醒,体现对干部的最大关心和爱护,维护党的肌体健康。(河南省国龙置业有限公司 王超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