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浙江省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力求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浙江树人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秸”尽全力暑期实践团深入湖州市吴兴区、嘉兴市桐乡市、杭州市余杭区、乐清市、台州市路桥区五个国家级试点地区,成员们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座谈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总结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实践经验。 秸秆特色:五地创新,一地一策 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农村系统旨在从“疏”入手,聚焦秸秆“收、储、运、用”四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量、全程、全域、科学”的综合利用。 吴兴区作为湖州市最大的湖羊基地,坚持绿色发展为导向,政策引导,立足湖羊特色产业优势,以整建制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该区联合多家企业,优化秸秆配比、科学添加青贮菌剂形成农作秸秆—湖羊—有机肥—农作物种养”的循环模式,实现农牧循环互惠共赢。 乐清市则更加重视强化秸秆收集主体培育,从而达到开拓秸秆基质化多途径的目的。温州博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葡萄+小土豆”套种立体种植生态循环模式。同时,当地种粮大户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联合互助,将回收农作物秸秆加工成水稻育秧基质。 台州市农业农村局构建秸秆燃料化的新型处理机制,以公司为主体,政府为支撑,合作社为单位,建立秸秆收储运中心。宸辉农业借助精效平台稳定秸秆原料来源,运用技术将秸秆和林业废弃物压制成为固体燃料,使秸秆燃料化的产量持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桐乡市坚持突出因地制宜、就近消纳的原则,积极展开全域多元布局。桐昆新材料研究院与中科国生共同研发出生物基呋喃聚酯成衣。这是国内化纤和纺织领域首款生物基呋喃聚酯成衣,不仅发挥了秸秆的价值,填补了行业空白,更是一次绿色低碳的突破与改革。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国家提出的将生态优先作为前置条件和价值导向,将绿色发展作为实现路径和目标结果,通过政府及各方力量协调农村秸秆循环利用问题,积极鼓励和发展乡企合作最大程度地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添砖加瓦。(浙江树人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