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小火炬”赴巴塘探访非遗双遗 2025年7月7日,成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团,深入四川甘孜巴塘县非遗基地,聚焦国家级非遗藏戏与巴塘弦子,扎实开展“传承民族体育文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调研。
一、聆听藏戏渊源:深挖根脉,关注传承 实践团专访巴塘藏戏传承人。访谈获悉,巴塘藏戏拥有逾三百年历史,作为藏戏重要流派,以其独特艺术形式和丰富剧目著称,与当地节庆密不可分,誉称“雪山下的红牡丹”,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前约有二十余名学员坚持学习传承。
藏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藏戏 二、对话弦子传人:感悟瑰宝,直面挑战 实践团与国家级非遗(巴塘弦子)代表性传承人王扎西老师深入交流。王老师介绍,巴塘弦子为藏族三大经典舞种之一,完美融合诗、乐、舞,以悠扬旋律和典雅舞姿闻名,誉为“会说话的弦子”。巴塘县2000年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弦子之乡”称号,弦子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王老师充分肯定其艺术价值,也坦言传承挑战:当代青年系统性学习不足。
巴塘弦子传承人为同学们讲解弦子 三、共舞弦子节拍:舞动交融,厚植认同 访谈后,活动迎来高潮。在王扎西老师悠扬弦胡引领下,实践团成员与老师们手牵手围成象征团结的圆环共舞。成员初显生涩,经王老师悉心指导渐入佳境。踏着和谐节拍,舒展双臂,长袖翩跹,舞步传递着各民族共享的和谐之美。
同学们和非遗传承人共舞 这场跨越地域的沉浸式共舞,不仅是对弦子魅力的深刻体验,更是一次生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青年学子在身体力行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情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鲜活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