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寻新农村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系RB011小分队深入新农村,从2025年6月30日开始,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RB011小分队以“探访新农人发展现状,探索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为主题,深入新农村,通过走访,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做志愿服务等方式来了解乡村振兴建设情况,探寻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6月30日,RB011小分队走进汉川市沉湖镇,与当地农业企业福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展开深度交流。福星集团负责人介绍,集团作为以"造福社会、共同富裕"为核心理念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土地集约利用,将收益用于建设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真正实现了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同时,集团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水质实时监测、精准投喂,并依托电商平台打造“沉湖香米”品牌,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集团也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增收。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科技赋能农业新业态,需要青年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边界,学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
团队成员参观福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7月1日,团队成员来到汉川市沉湖镇人民政府,与当地农业农村办公室、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负责人开展专题座谈会,就沉湖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规划进行深入交流。座谈会上,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夏主任介绍,沉湖镇依托江汉平原资源优势,已形成以稻虾共作、生态果蔬、特色水产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但产业链延伸仍显不足,大部分仍以初级产品形式外销。人才流失也是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有部分年轻人因职业发展空间、家庭因素等个人原因选择离职。这次的座谈,队员们认识到,乡村振兴既需要企业创新,也离不开政府引导,同时引发了大家对对“如何提升乡村人才政策精准性”的深入思考。
团队成员与镇政府工作人员座谈交流 7月2日,团队成员来到汉川市沈湖镇李花村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了这一江汉平原特色村庄的乡村振兴实践。村党支部书记张书记向队员们介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李花村培育出“沉湖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远销武汉、长沙等周边城市。带动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切实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强村之路。坚持科学种养,既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要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但同时,张书记也坦言,由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留住人才确实存在困难。调研数据显示,李花村从事种植业的村民以中专学历为主。队员们认为,李花村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大学生,要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队员江海琴(右一)正在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 7月3日,团队成员深入汉川市沉湖镇陈元村,通过结构化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系统调研该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与民生需求。驻村第一书记王书记介绍,通过发展生态稻米与大棚蔬菜种植,村集体收入三年增长120%,但产业升级面临技术瓶颈。问卷数据显示,该村73%的农户参与合作社经营,但仅28%掌握电商销售技能,村里急需急需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复合型人才。” 总结会上,队长郑静强调,陈元村的实践印证了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的共生关系,RB011小分队将在报告中专章提出农技培训移动课堂等解决方案,让问卷数据转化为切实建议。
队员向工作人员询问陈元村情况 7月4日,RB011小分队来到湖北福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玉米种植、稻虾共作、河蟹养殖等特色农业项目,切身地感受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在玉米产区,玉米颗颗饱满,都归功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技术人员的栽培;在稻虾共作区,水稻为小龙虾遮阴,龙虾排泄物又肥田,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在河蟹养殖区,队员们学习了如何通过水草种植、水质调控来提高螃蟹品质。通过本次的实地考察,队员们真正读懂了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小分队查看种植地 7月5日,团队成员先后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福星高级中学、福星医养中心,开展教育发展与康养服务专题调研,深入探究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与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践成果。华中师大一附中福星高级中学作为福星集团投资2.6亿元建设的民办寄宿学校,该校依托华中师大一附中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共享华师一附中的教学资源,更注重因材施教,短短四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湖北福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队员们参观了钢帘线智能化生产车间最早生产的钢帘线产品,现在已发展成四大系列80多个品种。该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桥建设、轮胎制造等领域,部分产品出口海外。“从一根钢丝到一所学校,福星集团实现了产业报国、反哺社会的良性循环。”指导老师张平平总结道。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优秀企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承担社会责任。
队员们参观福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的建设情况,了解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本次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通讯员:江海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