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今天,不少老年人却因智能设备操作生疏,在出行、购物、社交等场景中遭遇重重阻碍。为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7 月 31 日下午,江苏大学学子参与的慧泽耆老・学用同行实践团的志愿者,携带登记表、精心制作的宣讲资料爱心鸡蛋,走进新窑社区与湖滨新区社区,开展 “老年人运用智能手机” 公益宣讲活动,用温情点亮老年人的数字生活。 新窑社区:从拉家常到指尖课堂 温情消融数字陌生感 下午 2 点,实践团车辆驶入新窑社区。还未踏入活动中心,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便顺着风传来。推开活动中心大门,40 余位老人正围坐在方桌旁打牌,纸牌在指尖翻飞的唰唰声与轻松的交谈声交织。“爷爷奶奶们好呀,我们是来教大家用手机的!” 带队志愿者举起登记表热情招呼,老人们起初投来好奇目光,得知来意后,脸上纷纷漾起笑意。 志愿者们搬来小马扎,以登记为契机与老人拉家常。“张爷爷,您这手机壳图案真新潮!”“李奶奶,发照片时是不是总担心误删?” 亲切话语迅速拉近了距离,72 岁的陈爷爷主动凑过来:“能教我发语音吗?打字太慢,儿子总嫌我回消息不及时。”
图为慧泽耆老实践团成员为老人登记信息 王彦智供图 在轻松氛围中,志愿者们不仅完成了信息登记,还精准掌握了老人们的学习需求。 3点整,宣讲正式开始。为确保每位老人都能看清内容,志愿者将投影仪字号调至最大,并使用大屏幕备用机进行演示。“绿色键是拨通,红色键挂断”“点击小摄像头就能和孙子视频”,志愿者手持手机,一边放慢语速讲解,一边走进人群演示操作。面对 “误删聊天记录如何恢复”“怎样保存图片” 等疑问,志愿者们或蹲下身、或俯过身,手把手指导。
图为慧泽耆老实践团成员教老人使用微信 刘皓文供图 68 岁的刘爷爷反复练习视频通话功能后,笑着说:“这下能天天看见孙女了!” 活动尾声,志愿者为老人们分发码放整齐的鸡蛋。70 岁的王奶奶摩挲着蛋托凹槽感慨:“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能端着鸡蛋回家,你们比针脚还细致!” 湖滨新区社区:防诈与教学并行 筑牢数字安全防线 经过半小时车程,志愿者们抵达湖滨新区社区。顾不上休息,大家立即分工协作,挂横幅、调试设备、摆放蛋托。
图为慧泽耆老实践团成员挂横幅 仲铭轩供图 下午 4 点,活动中心会议厅座无虚席,50余位老人早早等候。 社区书记率先以真实案例开场:“上个月,李大爷差点因保健产品被骗 500 元……”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 “冒充客服”“中奖骗局” 等常见诈骗手段,还总结出 “陌生链接不点击、转钱要求先核实” 的防诈口诀。讲到关键处,他拍着大腿叮嘱:“遇到可疑情况,一定要给子女或社区打电话!” 老人们频频点头,纷纷记在心中。 随后,志愿者针对老人高频需求,重点讲解抖音浏览、语音消息发送、微信通话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 “理论讲解 + 实操演示 + 一对一指导” 的模式,教老人如何使用。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 刘皓文供图 73 岁的孙爷爷成功发送第一条语音消息后,激动地说:“原来这么简单!以后不用总麻烦邻居了。” 分发鸡蛋时,65 岁的赵爷爷举着手机大声和儿子通话:“儿子你听!我学会发消息了!这些大学生教得可仔细了!” 骄傲的话语引得现场掌声阵阵,也让志愿者们倍感欣慰。
图为慧泽耆老实践团成员发鸡蛋 王彦智供图 据悉,此次活动累计服务近100 位老人,收获显著成效,众多参与老人能够独立完成手机基础操作,对智能设备的使用更加得心应手。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更多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助老活动,让更多老年人在智能时代感受到温暖与关怀,助力他们拥抱丰富多彩的数字生活。(通讯员 刘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