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在“百十华章,职海领航”暑期实践活动中,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三下乡” 实践团赴上海市开展了为期 3 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依托上海丰富的校友资源与 GIS 产业优势,通过拜访行业标杆企业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走访领衔律师事务所、感悟红色文化与开展校庆宣传等系列活动,旨在搭建校企沟通桥梁、深化学生行业认知、凝聚校友力量,为学校 110 周年校庆注入 “产教融合” 的时代内涵,同时探索青年学子将专业所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的实践路径。选择上海作为实践地,既因这里是 GIS 产业创新高地,聚集了易智瑞等领军企业,也因沪上校友群体活跃,红色文化资源富集,能多维助力实践目标实现。 实践团的上海之行以行业洞察、校企联动、跨界启迪、精神传承为主线,串联起多场富有深度的实践活动,亮点纷呈。 对话企业,解码GIS专业发展 7月8日,实践团首站走进位于徐汇区的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专访该校优秀校友、公司高级副总裁张乾乾教授,探寻 GIS 行业发展脉络为核心脉络。这场访谈突破了传统的问答模式,呈现出鲜明的“成长叙事+行业解码”特色。
张乾乾教授与同学合影 张乾乾教授以自身职业轨迹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从计算机专业到数据库研究,再因“中管干部数据库项目中空间分析工具缺失”的技术困境,赴纽约大学专攻空间数据库与图形学的跨界历程,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问题导向对职业选择的驱动作用。 在行业发展的解读方面,“政策引领、科研筑基、事件催化”的法则,让同学们对中国GIS行业从跟跑到领跑的演进有了清晰认知。这不仅让大家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宏观脉络,更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政策、科研进步以及重大事件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白自身专业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重要性。针对学子关切的成长路径,他强调 “用空间思维讲故事” 的核心能力,建议通过学科竞赛、暑期实习深耕专业,尤其关注 GIS 与人工智能、AR 的跨学科融合,寄语“愿新一代 GIS 人以空间思维洞察世界,用地理智慧连接未来,在 AI 与现实的交汇处绘就属于你们的时代坐标”。这让大家意识到,仅仅掌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独特的思维方式,并积极拥抱跨学科的机遇,才能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张乾乾教授向同学传递经验 访谈后,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展开深度对接:学院党委副书记金佳鑫与企业方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互相介绍并分享了 “地理 + 水利 + 信息” 的交叉培养理念、服务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的科研方向以及企业技术研发需求与人才标准。双方还就 110 周年校庆平台构建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专项交流,企业工程师现场为学生答疑,为校庆技术支持奠定基础。
校方介绍学院概况
企业介绍自身优势 此次校企之间的深入交流和讨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校而言,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和资深专家的互动,能够及时了解 GIS 行业的最新动态和人才需求标准,从而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科建设方向,使教学和科研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企业来说,与高校的合作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关注 GIS 行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交流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与行业专家直接对话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前沿知识和职业发展前景,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激发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校方为易智瑞公司授牌
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专访校友,探寻职业破局之道 7月9日,河海大学“三下乡”调研团队走进上海领衔律师事务所,专访了河海大学2002届地理信息与科学专业校友、该所创始合伙人窦俊伟。窦俊伟结合自身跨专业发展的职业经历,分享职业发展经验:以专业延展力与志向引领破局职场。为青年学子剖析职场规划逻辑,传递“专业延展性”与“志向引领性”的双重价值。
学生采访专业优秀校友窦俊伟学长 此次访谈为调研团队带来深刻启发。团队成员表示,窦俊伟学长的经验为职业规划提供了“跨界思维”与“长期主义”的双重视角,未来将以此为借鉴,在学术与实践中锻造核心竞争力,以青春之力回应时代之问。 感悟红色文化,助力校庆宣传 实践期间,红色文化感悟与校庆宣传同步推进。团队组织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感受建党初期的艰辛与伟大。
参访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外滩校庆宣传 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激励青年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中。通过实地参观,团队成员深刻领悟到党的初心使命,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此次上海实践活动,以 “小切口” 实现了 “深价值”。实践为团队成员提供了走出校园、深入企业的机会,打破了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的壁垒。同学们不仅明晰了 GIS 在“数字中国”“智慧城市” 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更理解了“专业是基础,问题是方向,跨界是动能” 的成长规律。同样,活动为 110 周年校庆注入了 “产教融合” 的实质内涵,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学校可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受企业青睐的高素质人才,学生也能明确自身能力提升的方向。 同时,通过对话企业工程师,学生对易智瑞平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认识。提升了专业技能,为构建百十校庆平台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图:陈易,张可以,张靖,李思楠 文:李嘉慧,龙锋,王一飞,罗绍博 团队: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百十华章,职海领航”三下乡实践团)
校庆平台部分页面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