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医疗领域的今天,淮安京养堂互联网中医馆以严格的合规诊疗体系,让传统中医药突破时空限制,惠及更多胃肠病患者。作为淮安市首批获批的互联网中医诊疗机构,京养堂在坚守“首诊线下、复诊线上”的监管原则下,巧妙融合山阳医派的用药精髓与现代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条高效、便捷的中医服务新路径。 在京养堂互联网中医馆的电子处方系统里,每一条问诊记录都标注着鲜明的“复诊”标签。“我们严格遵循国家《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首诊必须线下完成辨证,复诊才可线上调方。”平台负责人介绍道。2025年6月,一位来自南京的慢性胃炎患者尝试线上求诊, 主任了解到他无线下初诊记录后,立刻引导他线下就诊,检查报告出来后再预约线上面诊。 这种要求确保了诊疗的严谨性。
(图一) 为确保线上诊疗质量,京养堂还建立了“双审机制”:患者的舌苔、面色照片需经医师助理初筛后,再由赵海林主任复核。曾有一位患者上传的舌象显示裂纹明显,医助立刻提醒他去线下检查,后经确诊为罕见的胃阴亏虚证,避免了误判风险。“互联网是工具,辨证才是根本。”赵老如是说。
(图二) 尽管互联网诊疗强调现代技术,但京养堂的用药内核仍深深植根于山阳医派“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在治疗一位线上复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时,赵老沿袭医派“运脾化湿”理念,将经典方剂参苓白术散调整为便于携带的颗粒剂,并通过视频指导患者用淮安特产芡实粥送服,既符合线上配送规范,又保留了地域特色。
(图三) “以前取药要转两趟公交,现在手机一点,药第二天就到村口。”70岁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李奶奶展示着收到的智能煎药包说道。这种“传统汤剂+现代物流”的模式,既满足监管要求,又解决了老年人煎药不便的痛点。京养堂始终坚持用最严谨的合规管理,守护最传统的中医疗效。在这里,每一剂线上配送的汤药,都承载着山阳医派的学术底蕴,也彰显着互联网时代中医人的责任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