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新心学疗愈创始人陈靖韬作为特邀嘉宾,登上央视中学生频道《对话教育 —— 华熠智谈》节目,与知名主持人张涛围绕心理健康与疗愈展开深度对话。这场融合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访谈,因聚焦当代人心理困境的破解之法,尤其针对年轻人心理问题的应对方向,播出前便已通过节目预告引发教育界、心理学界及普通观众的广泛关注。
作为新心学疗愈的开创者,陈靖韬的多重身份让这场访谈更具深度 —— 他不仅是《我在广东开道医馆》的作者,更肩负着六韬脉诊传承人的使命。在节目开场,张涛便以 “跨界” 为切入点,好奇询问其如何将传统脉诊与现代心理疗愈相融合。陈靖韬笑着回应:“六韬脉诊讲究‘以脉观心,以心调身’,这与新心学疗愈‘身心同频’的核心不谋而合。” 他进一步解释,多年在道医馆的实践中发现,许多年轻人的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会在脉象上呈现出 “浮而燥” 的特征,而通过国学中的 “疏肝理气” 理念结合心理疏导,往往能实现 “脉静则心安” 的效果。
谈及新心学疗愈的独特价值时,陈靖韬的阐述既有理论高度,又不乏生活案例。他提到,这套疗愈体系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历经十年沉淀 —— 从研读《论语》《传习录》等国学经典,到系统学习现代心理学的认知疗法、积极心理学理论,再结合脑科学中 “神经可塑性” 研究成果,才最终形成 “国学筑基、科学佐证、实践落地” 的完整体系。“比如面对考前焦虑的学生,我们不会只说‘别紧张’,而是用‘格物致知’的思路引导他们拆解焦虑源 —— 是知识漏洞还是心态失衡?再配合脑科学中的‘呼吸调节法’,帮助他们激活副交感神经,实现情绪的快速平复。” 这样生动的讲解,让现场观众频频点头。
针对当下年轻人 “内卷焦虑”“社交恐惧” 等高频心理问题,陈靖韬提出了 “三维调节” 指导方向。“首先是认知维度,用国学‘接纳当下’的智慧替代‘完美主义’执念,就像《庄子》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不是消极认命,而是理性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其次是行为维度,借鉴心理学的‘小步反馈法’,比如社交恐惧者从‘主动打一次招呼’开始积累成就感;最后是生理维度,结合六韬脉诊中的‘养气法’,通过腹式呼吸、极简冥想等方式调节身心状态。” 张涛忍不住补充:“您这套方法听起来既传统又现代,是不是已经在实践中验证过效果?” 陈靖韬随即分享了一组数据:过去三年,他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帮助过的 2000 余名年轻人中,83% 反馈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这正是跨学科融合的实践价值。
访谈中,陈靖韬还特别提到对 “心理健康” 的理解。“很多人觉得没病就是健康,其实不然。” 他以《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为例,强调心理健康应是 “能悦纳情绪、能应对压力、能感受幸福” 的积极状态。新心学疗愈的意义,就在于给人们一套 “可操作的自我关怀工具”,让国学智慧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能融入日常的 “心理护身符”。 当张涛问及未来规划时,陈靖韬透露正筹备 “新心学疗愈进校园” 项目,计划
通过公益讲座、社团课程等形式,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需要关怀,而是缺少合适的途径。我希望能做那个‘搭桥人’。” 这番话让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访谈尾声,《对话教育》栏目组总制片人亲自上台,为陈靖韬颁发 2025 年 “最美导师奖” 证书。“陈老师用跨界思维打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窗口,他的实践让‘疗愈’变得可触可感,这正是‘最美导师’应有的模样。” 总制片人的颁奖词道出了荣誉的深意。陈靖韬接过证书时,特意提到:“这个奖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所有相信‘心能向阳’的人。” 如今节目虽已播出,但网络上关于 “新心学疗愈” 的讨论仍在持续。不少观众在节目官微留言:“原来国学能这么用,终于找到缓解焦虑的好方法”“希望陈老师能多来分享”。这场访谈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可能,更让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融合之光照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