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暑期将至,青少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织密暑期防溺水“防护网”,6月23日,仁智书院“模拟池塘 防溺先锋”应急救护社会实践团15名医学生奔赴马庄完全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寓教于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社会实践,为全校200余名师生送上了一份干货满满的“暑期安全大礼包”。 “如果小伙伴约你去村口的野塘游泳,你会怎么办?”“看到河边漂亮的青苔想摸一摸?小心脚下打滑!”……在小学教室内,实践团成员王新露以精心制作的卡通PPT,将一堂严肃的“防溺水第一课”变得生动有趣。她从孩子们熟悉的夏日生活场景切入,结合真实警示案例与活泼插画,用童言童语深入浅出地讲解防溺水“六不准”、“四知道”等核心知识。课堂气氛在“危险水域大闯关”问答环节达到小高潮。“水库边有青苔会打滑!”“深水区可能有暗流!”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清脆响亮的抢答声与阵阵掌声在教室里回荡。随后,段逍遥带领孩子们进行“安全手抄报大作战”,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彩纸铺开,蜡笔飞舞,孩子们以“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为主题,尽情挥洒创意。在校园操场一隅,一个由实践团搭建的充气式“模拟池塘”成为孩子们学习救援技能的实战基地。池边放置了救生圈、漂浮物等救援工具和假人模型。李贺琳为孩子们讲解水中如何自救的知识,张鑫豪在泳池里面进行溺水自救的演示。作为医学生团队,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孩子们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急救技能培训。在“模拟池塘”边,李贺琳重点演示了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程。“双手交叠、掌根定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她一边清晰讲解,一边在假人模型上标准示范。随后,孩子们被邀请上台,在实践团成员手把手的指导下进行按压实操,感受“生命按压”的力量与节奏。这堂直观生动的“救命课”,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了敬畏生命、懂得施救的种子。
“今天的课堂,让我看到了‘安全教育’最生动、最有效的模样。”马庄完全小学的李老师对社会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她特别指出,实践团巧妙融合医学专业背景和教育学方法,通过PPT演绎、原创顺口溜、创意手抄报、逼真模拟演练等多元形式,成功将严肃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沉浸式教育场景。她表示,未来学校期待与实践团持续深化合作,让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真正成为学生们的“终身必修课”。“防溺水安全教育,需要‘入脑’更要‘入行’。”截至目前,此类科普社会实践已惠及群众万余人次,彰显了医学院校的责任担当。看到孩子们在实践中从“被动听讲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知识传播者”,我院将继续探索创新,用青年人擅长的、孩子们喜爱的“年轻化方式”,讲好每一堂关乎生命的“安全课”,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深植于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为守护童年安全、建设平安社会贡献坚实的医学青春力量。(文/图:李贺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