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计划开展运动,除了要准备合适的运动装备,还必须了解运动强度评估。 强度太低,太轻松,可能白练;强度太大,太拼命,可能受伤!总之,运动强度拿捏不准,运动效果和安全保障都可能大打折扣! 想知道自己的运动强度是否“刚刚好”?下面教你实用三招,总有一款适合你。 第一招:聊天测试法——简单实用接地气 低强度: 呼吸如常,聊家常、哼小曲儿都完全没问题! (比如:饭后散步) 中等强度:有点累但能坚持,呼吸加快,能说话但唱不了歌(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高强度:明显感觉累,呼吸急促,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比如快速跑、高强度间歇训练)。 第二招:最大心率法——简单计算,清晰明了 计算最大心率的公式为:220-年龄 低强度:(50-60%)最大心率 中等强度:(60%-70%)最大心率 高强度:(70%-85%)最大心率 比如今年40岁的张先生,最大心率是180次/分钟 ,那么,对于他来说,运动时心率90-108之间为低强度,108-126之间为中等强度,126-153之间为高强度。 第三招:储备心率法——精准定制,高阶需求者使用 储备心率法更能精准反应运动者的身体状态,适合有一定运动基础、追求个性化训练的人群。 计算公式为:储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晨起未活动时的心率,一般常运动、体能好的人更低。) 低强度:(30%-39%)储备心率+静息心率,适合刚开始的运动小白 中等强度:(40%-59%)储备心率+静息心率,适合大部分成年人。 高强度:(60%-89%)储备心率+静息心率,适合有规律运动习惯,体能状态较佳者。 40岁的张先生,假设静息心率为70,那么他的储备心率则为220-40-70=110次/分钟。心率区间在103-113为低强度运动,114-135为中等强度运动,136-168为高强度运动。 健康提示: ①对于没有运动基础的人,将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是预防和管理多种慢性病(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癌症、骨质疏松、骨关节炎、抑郁症等)的经济、安全、有效的基础性干预措施。它的益处通过改善代谢、减少炎症、增强心血管功能、控制体重、调节激素和免疫等多重机制实现。 ②快走、慢跑、游泳、跳舞等均为非常不错的有氧运动,并结合每周2-3次的抗阻运动,持之以恒,将获得最佳健康益处 ③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朋友,请务必先咨询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确定安全的运动强度。 不管用哪种方法评估运动强度,核心都是“别硬撑”。如果运动后第二天浑身酸痛到动不了,或者头晕、心慌,说明强度太高了;如果运动完跟没动过一样,可能强度不够。慢慢找到让自己“有点累,但很舒服”的节奏,就是最好的运动状态。 文献 [1]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3,42(01):3-13.DOI:10.16038/j.1000-6710.2023.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