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大地,有这样一门技艺,静水流深,百年不息。它不靠高精尖的机器,也不依赖复杂的技术参数,却一次次让患者站起、走动、舒展筋骨。它就是获得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山东老字号的荣誉品牌——“华疃正骨”!“华疃正骨”始于1889年,由栾氏家族代代相承,口碑相传的中医正骨手法,至今已历四代,成为潍坊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文化脉络。 如今,第四代传人栾尊一正是这条百年传承路上的掌舵人。他既是潍坊高新尊一骨科医院院长,也是章芝堂国大医疗集团董事长,更是一名政协委员,一位用双手温柔撑起病患信任,也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责任的“新派中医”。 我们走进尊一骨科医院时,正值上午门诊高峰。大厅里一片忙碌,却秩序井然。栾院长穿着白大褂,从诊室出来时,神情专注,不急不躁。他的气质,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范儿”,更像是街坊邻里的“靠谱大哥”,让人一见就生出信任。
百年传承,不止手法,更是责任 “华疃正骨传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了。”栾尊一的话语平实却有力,“我们家从我太爷爷栾景宣那一辈开始,就靠一双手在乡里行医,后来传给了我爷爷、父亲,再到我。” 这不仅是一门技艺的流传,更是医德的传承。栾氏正骨讲究“以手为器,以心为术”,强调对骨伤病的系统认知与精准复位,既有“手上功夫”,更讲“心中分寸”。
“很多人觉得中医正骨就是‘一掰就好’,其实不然。”他说,中医正骨需要长期经验积累,讲究的是因病施治,不能一套方法打天下。“我们家的治疗不是简单复位,而是配合‘栾氏四位一体疗法’,包括正骨手法、特色膏药、理疗和康复,全链条管理,精准对症。” 这一套方法,已经通过潍坊市科技鉴定,并发表在多篇医学期刊上。如今,这套疗法已成为医院的核心技术之一,帮助了无数颈腰椎病、膝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患者重获健康。
改革中传承,传承中创新 “时代在变,我们也要跟上。”作为家族技艺继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 栾尊一并没有选择一味“守旧”。秉承“传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的发展思路。早在2007年,他就启动“华疃膏药”的科研立项,让传统贴膏从家庭作坊走向了标准化、科学化。之后又陆续推动医院从一级综合医院升级为二级专科骨科医院,完善制度,强化学术,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康复体系。 此外他还创立了潍坊章芝堂国大医疗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以医疗健康产业为核心,构建起了一条多元化、全方位的产业链,其中潍坊高新尊一骨科医院就隶属于集团旗下。集团积极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等专业权威机构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全力攻克技术难题。凭借不懈努力,现已斩获国家知识产权1项、科技进步奖2项,荣获潍坊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会颁发的“先进会员单位”荣誉称号,彰显了雄厚的科研实力与责任担当。
2015年,他还拜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为师,进一步提升自身医学能力,也将医院的诊疗水准带上了新高度。 “传统中医也要拥抱现代科技。”栾院长说得很坦白,“我们不仅保留手法,也搭建影像、康复、评估一体化流程,帮助患者从‘能走’到‘走得好’。” 他的坚持,不是为了让中医变得“洋气”,而是让中医在现代医学体系中更加可验证、可复制,从而真正服务更多人。
医者仁心,更是一份社会责任 问及印象最深的病人,栾尊一提到了一个名字:“韩某,一个高中生。” 这个孩子自幼家境贫寒,由爷爷奶奶带大,高中时腰腿疼痛严重影响学习,辗转多地求医无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爱心人士介绍到了尊一骨科医院。栾尊一了解其困难后,为其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并全程减免治疗费用。 “孩子正是关键阶段,耽误不得。”栾院长说得简单,但对于那位少年,却是彻底改变命运的选择。最终,韩某顺利康复,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公安大学。出院时,他亲手送上锦旗,一字一句都写满了感恩。
“像这样我们还帮扶了很多人。”栾院长说,不光是贫困病人,他还多次出资捐赠中草药物资,组织义诊进社区、进养老院,帮扶寒亭、潍城等地孤寡老人查体。疫情三年,他无私捐出7万余袋中草药制品,总价值超40万元。 除此之外,他还捐资支持文化展览、篮球比赛、非遗展会等社会公益事业,总金额达数十万元。潍坊市“青年公益榜样”“最美政协委员”等荣誉接踵而来,但他从不炫耀,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这种发自内心的力量同样让栾院长在国际医疗事业中贡献了壮丽的一笔。他曾为马里驻华大使馆的特约中医师,为马里大使馆大使阿马杜·迪亚拉摸骨诊疗。公司旗下的“破壁灵芝孢子粉、栾氏膏药”等系列产品也被列为马里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的指定用品,让中国国医之名,扬名海外。 采访尾声,栾尊一从诊室窗前望出去,是潍坊熟悉的晨光。他轻轻说了一句:“我希望‘华疃正骨’还能再传四代、八代,哪怕一百年后,还有人记得我们曾经怎么用这双手,把一个个人扶起来、挺直了腰。”
医道守正,仁心济世。在中医与现代融合的这条路上,栾尊一走得坚定又谦和。也许这,就是一位中医人的真正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