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术与与设计学院2022级美术学(师范)专业的钱玙杨,是学校第16期“溯初”班成员,同时也是温州大学红楼戏曲社的一员。 因为自小出生在绍兴这个越剧的发源地,她便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 而她也在水乡的轻柔温婉曲调的熏陶中,寻得了心灵的共鸣。“
幸运的是在大学她加入温州大学红楼戏曲社, 让她有机会在更大更广的舞台上体戏曲不同人物的味悲喜人生, 使她的青春因为戏曲因为社团而更加绚丽多姿。 学校政策场地的便利, 搭档的默契配合与社团成员们的鼎力相助, 他们共同努力与协作,促成了一次次演出的圆满成功, 使温大红楼戏曲社每年会举办越剧折子戏专场得以顺利举行。
而她则有幸在历届专场曾出演 《红楼梦•黛玉进府》中的黛玉、《八流派十八相送》中的祝英台、 《盘妻索妻•荷亭》中的谢云霞、《赖婚记》中的孙谷梅等等不同角色。
另外作为学校“溯初“师范实验班的一份子的她也致力于将所学的戏曲等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课堂,令她感到欣喜的是在课堂中戏曲等等传统元素恰恰成为了她课堂的一大亮点, 让她看到了深度跨学科融合课堂的具体意义与魅力。 因为戏曲,因为越剧,她的专业技能也在悄然中获得了提升, 爱好与专业的偶然结合也更坚定了她探索越剧与传统文化的步伐。
舞台上的完美呈现背后却需要花费大量心思和精力。 自身的唱腔身段提升自不必说。 作为社团的核心成员的她也日常负责社团成员的培训,
因此她更加注重个人技艺的精进,在身段与唱腔方面不懈追求卓越, 一遍一遍反复听老师与艺术家们的唱腔音频, 细扣咬字与腔调,与搭档一次次练习身段合鼓点与伴奏, 甚至放弃假期排练剧目,
而这只是呈现完整曲目的小小一部分, 伴奏的合成变速、 演出服装的挑选、 发冠头面的设计、 道具的配备、 妆容的设计、 剧目演出背景的搜集、 主持稿的打磨、 演出场地的申请与布置、 媒体网络的宣传、 海报设计、 微刊撰写 …… 还有许许多多筹备一场大型演出的必要工作 她说:这些都离不开为社团付出的每一位同学, 舞台上的我们背后是一个个热爱戏曲的你我, 我们因为热爱在此聚集, 共创一场盛会, 造一个你我心中的梦! 当然,社团发展的征途中,她始终坚信“独木不成林,单弦难成曲”。 因此她极力促成并作为温州大学红楼戏曲社的代表与温州医科大学越韵戏曲社, 温州理工大学希音戏曲社进行交流, 通过组织跨校交流活动,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视野, 更让不同学校的社团文化得以碰撞与融合。
在一次次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中 她也找到了许多能够与自己灵魂共鸣的热爱戏曲, 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朋友, 更借助社团这个平台 认识了许多专业的老师甚至是国家一级演员, 看到了他们对这份艺术的执着热爱与追求!
而几年来数代红楼人的不断积淀终究结出硕果。 在23年的12月她与社团核心成员们 共同带领社团同学温州市首届高校文化节中 获得了之“十佳精品社团”的称号!
有了前期的积累,温大红楼戏曲社社团活动也被Z世介有戏, 中华戏剧戏迷联盟,高校戏剧社团雅集、 温度新闻,温州教育发布,温州茶山派出所 等等多家官方媒体公众号进行报道…… 从学院官网到各大主流媒体, 他们宣传有势,掷地有声!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上, 绽放属于他们的微光!
“越剧正青春,戏曲正青春,我们正青春!“ 她直言:很幸运在大学遇到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 希望未来大家也能一起为越剧、为戏曲 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更多年轻的力量,新鲜的血液。 新一代的年轻人应当共同担起时代责任, 赓续文化传承发展。 让非遗在新时代的河流中发出自己的更璀璨的,闪耀的光芒!(通讯员 韩新华 娄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