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曲悠扬的民间小调响起,五彩的皮影在灯影下翩然起舞。在芜湖市弋江区星望家长支援中心教室内,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彩虹行动”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们正陪在在孤独症孩子们身旁,陪伴他们一起体验皮影人偶,共同完成“西游记小剧场”。当孩子手中的小皮影略显笨拙做出行走、跳跃等动作的那一刻,千年非遗与特殊教育碰撞出温暖的火花。
图为志愿者在为孩子们授课 供图:王萌
图为志愿者带孩子观察皮影 供图:王萌 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的课程充满巧思,简化的皮影造型便于抓握,光影互动刺激视觉感知,剧情编排融入社交情景训练。家长们评价说:“皮影的灯光让孩子的情绪更加稳定,绘画的皮影元素也让孩子更加有兴趣。” 这次课程也是落实国家非遗传承与特殊教育政策的最新实践。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非遗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彩虹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非遗文化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推出一系列精彩有趣的课程,皮影戏就是系列课程中的一项。
图为孩子在课堂上观察光影 供图:王萌 “非遗不该锁在玻璃柜里。”团队指导老师王瑞云老师指出,“当皮影成为孤独症儿童手中的沟通工具,才是真正实现了中共中央文件强调的'人民属性'。”随着越来越多美术院校加入“非遗进特教”行列,传统文化正转化为润泽心灵的甘泉,在光影交错间,为特殊儿童照亮融入社会的路径,也为非遗传承写下最富温度的注脚。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结课合影 供图:王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