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儿童菌斑显色牙膏 牙周炎专用漱口水 白癜风免费计划 孕妇早餐石子膜 富平柿饼全国顶尖 全国软文营销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新闻传播】
掐丝珐琅绘童梦,非遗传承育新苗
2025-08-05 14:47:13 来源: 作者: 浏览:20

7月2日下午,芜湖市弋江区星望家长支援中心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火热开展。在政策鼓励高校非遗课程、支持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大背景下,王子豪同学带领一群孩子走进掐丝珐琅的奇妙世界,让孩子们感受传统工艺魅力、收获成长启迪。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安徽省积极响应,在相关行动计划中提出“非遗 + 公益”模式,鼓励非遗与特殊教育结合,为孤独症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文化体验机会。

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以独特制作工艺和绚丽色彩闻名。活动伊始,王子豪同学向孩子们详细介绍其制作原理:以金属丝为线条,在铜胎上精心掐出精美图案,再填充珐琅釉料,经多道复杂工序,制成色彩绚丽、工艺精湛的艺术品。

在志愿者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开启掐丝珐琅画制作之旅。这一过程需极大耐心和细心,对孤独症儿童更是挑战,但孩子们没有退缩,在鼓励下全神贯注完成每个步骤,细微进步都凝聚着努力与坚持。

志愿者张芷柔表示:“制作掐丝珐琅画,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传统工艺魅力,培养了耐心、专注力和动手能力。孩子们展现的专注、执着和精益求精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工匠精神的种子,让他们以更认真的态度面对生活。”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艺术的人民属性”的实践载体,通过非遗技艺创造性转化,让艺术成为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工具。艺术教育(尤其是非遗)对孤独症群体有独特疗愈价值,此次活动正是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强调文化平等与包容性发展。高校志愿服务纳入地方非遗保护体系,体现了“政府 - 高校 - 社会”协同治理模式,强化了艺术的社会功能。

志愿者们以珐琅为桥,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中的育人密码,用艺术实践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此次暑期实践系列活动,将思政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彰显了思政教育的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让非遗成为连接社会关爱的桥梁,助力孤独症儿童等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责任编辑:lily99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娱乐
健康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