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山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精神高地,见证了重庆革命先烈从建党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尤其是 1949 年 “11・27” 大屠杀等历史事件,孕育了以 “宁死不屈、坚守信仰” 为核心的红岩精神。 中北大学 “晋渝铸魂” 爱国主义实践团于实践第四天前往歌乐山,旨在通过探访烈士陵园及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深入了解红岩精神的历史渊源,促进太行精神与红岩精神的跨地域交流,深化对红色精神内涵的认知。 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园名庄严肃穆。成员们沿石阶而上,参观了镌刻着烈士姓名与事迹的墓碑,了解先烈们在刑场抗争、狱中传讯、突围牺牲等经历。在纪念碑前,实践团列队肃立并三鞠躬,向先烈表达敬意。
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成员们参观了泛黄的历史照片、珍贵文物及史料展区。通过川渝老党员汤慕禹的家书、“革命启蒙老师” 邹进贤的事迹记载等展品,了解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在 “11・27” 大屠杀展区,成员们观看了史料还原的场景,包括特务使用的卡宾枪、燃烧的牢房残骸及散落的诗稿残片等。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在纪念馆留言簿上写下感悟,记录对红岩精神的理解。
此次实践活动让成员们直观了解了歌乐山地区的革命历史,特别是 “11・27” 大屠杀等事件的细节,对红岩精神的核心内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比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歌乐山的革命历史,实践团明确了太行精神中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气概与红岩精神中 “宁死不屈、坚守信仰” 的气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青年群体对红色历史的学习与传承,为后续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提供了实践经验,助力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弘扬。(作者:中北大学晋渝铸魂实践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