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外院“苏韵传情,筑梦童行”教育关爱行动圆满结束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决策部署,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苏韵传情,筑梦童行”江苏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团圆满完成暑期教育关爱行动。该行动通过多元主题课程与暖心陪伴,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注入温暖力量。 关爱行动前期,志愿者团队深入南京等地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通过走访村委会、居委会、学校,并与教师、家长面对面交流,精准把握留守儿童在课后辅导、兴趣培养、情感陪伴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调研发现,不少孩子对本土非遗文化认知有限,审美感知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孩子因父母长期缺席而性格内向。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围绕“文化传承”“安全防护”“兴趣培养”“心理疏导”等主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专题活动。 在南京,志愿者们以非遗文化传承为主题,开设“美育启蒙”课堂。志愿者童星语通过“绒花开不败,但愿春常在”非遗技艺科普课,带领孩子们体验绒花制作,在一捻一绕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音乐课上,志愿者徐悦晰以一曲《萱草花》引导孩子们敞开心扉,从低声跟唱到放声歌唱,笑容在孩子们脸上悄然绽放。 在徐州,服务团聚焦文化教育滞后问题,开展传统文化学习课堂。志愿者潘云嘉将古诗文鉴赏与当地农耕文化相结合,生动讲解《豫南刈麦》,引导孩子们在诗词中看见生活、表达自我。志愿者张璐则通过“做最好的自己”心理课堂,借助“优点放大镜”等互动游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学会欣赏自我。 在苏州,志愿者们以“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为主线,用英语介绍元宵灯会、以沉浸方式展现昆曲韵味。志愿者王炳颖通过英语描绘苏州灯会,鼓励孩子们用新学的词句描述所见所感;志愿者崔钰雯则展示昆曲的水袖、折扇与唱腔,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百戏之祖”的艺术风采。 在南通,志愿者童星语、张卓雅以“赓续红心,巧织赤诚”为主题,将红色教育与手工实践相结合,带领孩子们编织五角星挂饰,讲述长征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让爱国情怀浸润童心。针对暑期安全隐患,志愿者蒋玉华开展安全教育讲座,通过案例讲解、视频演示等方式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志愿者们还提供作业辅导,耐心解答学习难题,陪伴孩子完成暑期任务。 在盐城,服务团聚焦非遗传承,推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课程。志愿者王若僮通过淮剧脸谱文化普及课,介绍淮剧的历史与脸谱寓意;同时开展草编技艺传承课,让孩子们从编织杯垫、小篮入手,体验草编艺术的实用与精美,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志愿者魏薇则开设书法课堂,引导孩子们从执笔运笔开始,书写与盐城相关的诗词,在笔墨间感受汉字之美与文化之根。
此次教育关爱行动是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服务实践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活动覆盖非遗文化、爱国教育、安全防护及课业辅导等多方面,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多元并举,为留守儿童构筑起坚实的成长支持体系。未来,学院将继续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美好明天铺就温暖之路。(作者:王若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