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小区旧改,探寻民意回声 一、实践启程·初心使命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对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杭州市政府积极落实改造工作,诸多小区在基础设施更新、公共服务优化等方面实现蝶变。 在费志宏老师的带领下,浙江树人学院“匠心筑联”暑期实践小组深入杭州市,旨在实地探访城市旧改背景下社区焕发的活力与新生。团队精心打磨问卷访谈内容、贴心定制夏日清凉扇小礼品、清晰分工:宣传组、数据组、策划组等等各司其职、明确 “入户走访 + 广场问卷 + 重点访谈” 的调查方式,还准备了放大镜、便签本等工具,为老年居民提供便利。万事俱备,通过深入学习具体案例,为未来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来自基层的、有价值的参考。
二、实践纪实·步履不停 艳阳脚下踏巷陌,心中思索淀智慧。团队分几个小组分头前往提前筛选的地区进行实地探查。大家在许可的情况下对划分区域的建筑、周边的配套设施进行调研和记录。少年人总是如此,对甚么事都抱着十二分的热忱。在面对 65 岁独居的刘爷爷,队员小王为其逐题朗读问卷,当问到 “旧改后设施是否提升”爷爷指着一边道:“你看那充电桩,以前电动车乱拉线充电,现在统一规划后,既安全又整齐!”大家记录下这最真实的反馈。在实地调查里有的小区整洁如新沐,连落叶也似乎被规定了飘落的轨迹;有的则不然,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或是缺少休息的空间。各个团队调查仔细全心投入到实地考察的工作中还附了许多草图。
三、成果展示·收获满满 团队完成 203 份有效问卷,其中,94.59% 的居民认为旧改后设施 “大幅提升” 或 “局部提升”,其中 “门卫、快递站、垃圾站、充电桩” 改善认可度最高;但 “医疗保健站”“托儿所、幼儿园” 评分较低,仅 29.06%。结合专业知识,团队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包括 “建立更加多维宜老宜少空间““适当开放小区共享设施”等,为社区居委会提供有效的建议。
四、队员心声·感悟成长 “张奶奶填问卷时,说‘现在能在老年活动室练书法,比在家闷着强’。那一刻突然懂了,我们的专业所学,最终要落到让居民生活更舒服上。”—— 队员小林 “统计数据时发现,年轻人最在意‘智能化’,而老年人看重‘便利性’。这提醒我们,城市更新不能一刀切,专业方案里得有 ‘人情味’。”—— 队员小黄
五、未来展望·再启新程 我们呼吁: 1.小区考虑开放式决策将居民声音置于核心:在小区进一步更新前广听居民需求、进行改造方案推演让居民客观了解到改造的利与弊、进行问卷调查民主投票等等,来提高居民的参与度,让改造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估,都应充分体现居民的意志和智慧。 2. 构建长效参与机制:善用现代数字科技建立线上反馈平台(如微信群、小程序),实时收集意见并公示整改进展,增强透明度和信任感。设置“线上线下问题反馈渠道和问题回复栏”,确保每一条建议都有回应,形成“提议-落实-激励”的正向循环。 3. 多元协同培育动能: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专业力量与居民需要形成更紧密的协作网络,共同培育社区内生的组织力和行动力,确保改造的成果不仅能“建得好”,更能“管得优”、“用得久”。 结语 每一个建议都是宝贵的,每一份参与都让社区变得更温暖、更宜居。空间的改造或许会告一段落,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无止境,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旅程也永不停歇。唯有将居民持续更新的心声作为航标,这场城市更新的马拉松,才能跑出持久的活力与真正的“新生”。(浙江树人学院“匠心·筑联”团队) |